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酸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下实验
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氯化钙溶液,测得溶液pH=7
②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红色.但小亮认为实验②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
③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
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
【实验探究二】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
【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所加盐酸是否足量.
【反思交流】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清液的pH为Y,若X<Y(填“>”“=”或“<”),则她的猜想成立.

分析 本题能使同学们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酸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小慧的实验: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氯化钙溶液,测得溶液pH=7;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所加盐酸是否足量;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反应继续进行,盐酸浓度变小,酸性变弱,PH变大,即X<Y,则她的猜想成立.

解答 解:【实验探究一】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酸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小慧的实验: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氯化钙溶液,测得溶液pH=7;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红色,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答案为:(1)酸;(2)①氯化钙;②红;
【实验探究二】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所加盐酸是否足量;故答案为:所加盐酸是否足量;
【反思交流】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反应继续进行,盐酸浓度变小,酸性变弱,PH变大,即X<Y,则她的猜想成立;故答案为:<;

点评 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的是(  )
A.B.太阳能C.天然气D.石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B.将煤制成蜂窝煤
C.铁钉生锈D.木棒折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化学反应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
B.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每天都应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B.过量食用油脂能使人发胖,故应禁止摄入油脂
C.糖类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D.过量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仔细阅读下列短文,根据其中信息完成问题.
为了履行国际社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自200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CTC”作为清洗剂.“CTC”是四氯化碳,又称四氯甲烷,它是典型的肝脏毒物,它还可以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严重心率失常,它被列为“对人类有致癌可能”的一类化学物.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透明液体,极易挥发,微溶于水,与乙醇、醚、乙醚可以任意比例混溶,对许多有机物,如脂肪、油类等有较好的溶解功能,所以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它不易燃烧,遇火或者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同时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目前主要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制造氯氟甲烷、氯仿和多种药物…
(1)“CTC”的物理性质(至少写出五点):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微溶于水.
(2)化学性质(写两点):不易燃烧、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对科学探究认识错误的是(  )
A.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B.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操作,不需要合作
C.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D.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环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某同学经过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并作如下探究:
【猜测】
白色固体可能是:①Mg(OH)2;②MgCO3;③Mg(OH)2、MgCO3混合物.
【资料】
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实验1】
(1)取适量白色固体,溶于稀盐酸(或稀硫酸或稀硝酸等),出现气泡(填现象),则猜测①不成立.
(2)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无水CuSO4粉末变蓝,则猜测③(选填“②”或“③”)成立.
有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上述固体应为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3H2O],其不溶于水,加热易分解.
【实验2】
(3)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甲(选填“甲”或“乙”)装置,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
实验数据:
①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1.60g;
②浓硫酸增重0.72g;
③浓NaOH溶液增重1.32g.
则:x:y=3:1.
【延伸】
(4)将该碱式碳酸镁长期浸泡在浓NaOH溶液中,固体全部转化为Mg(OH)2.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MgCO3•Mg(OH)2•3H2O+6NaOH=4Mg(OH)2↓+3Na2CO3+3H2O.
(5)工业上碱式碳酸镁可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是bc(选填序号).
a、分解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的固体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
c、生成的气体稀释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含有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现在要求将各物质中的杂质除去,下表中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组别 被提纯的物质 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
 A KCl固体(MnO2固体)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CO2(HCl气体) 通过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
 C CaO固体(CaCO3固体) 加入稀盐酸再蒸发
 D FeSO4溶液(CuSO4溶液) 加入过量Fe粉再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