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现有生石灰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9.5g,将其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8.4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所得溶液恰好为中性,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

A.50%    B.63.2%    C.84.5%    D.40%


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生石灰和碳酸钙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结合加入盐酸反应后溶液呈中性的有关信息可知:盐酸中的氯元素和氯化钙中的氯元素质量相等;

设钙元素的质量为x

=x=6g

故原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3.2%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 B2 的分子,A2和 B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 X ,微观过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

C.物质X含4种元素                   D.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 :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CaCO3   碳酸钙   生石灰

B.NaHCO3   碳酸氢   钠小苏打

C.Na2CO3   碳酸钠   纯碱

D.NaCl   氯化钠   食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如下,据图回答:

(1)流程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二者加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2)用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出流程Ⅱ中发生的总反应                 

                                                                  

(3)如果不将氯化铵作为目标产品,即加入氨气不是为了生产出氯化铵,那么,氨气在制碱过程中的作用是                                            

                                                                   

(4)工业生产纯碱的流程中,碳酸化时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氯化铵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g A的饱和   溶液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下图包装说明,这袋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为      g

(2)欲将50kg10%的碳酸氢铵溶液稀释成1%的溶液,用于农作物的催肥,需加    g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化学药品保存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50 ℃时,将40 g乙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 __。

(2)2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 __。

(3)温度为__℃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4)5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 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