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兴趣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试剂均足量,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装置可重复使用,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组合装置气密性良好.

(1)为了探究生铁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的黑色粉末,甲组同学利用A中产生的氧气验证B中该黑色粉末的成分.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②为完成此实验,除用装置A、B外,还需要补充的装置有CD(填装置序号).
③若要证明该黑色粉末是炭粉的实验依据是B装置中的黑色粉末消失,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A中烧瓶内的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烧瓶内气体的成分,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 $\frac{\underline{\;\;△\;\;}}{\;}$  4Cu+CO2+2H2O
I. 将3.0g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反应;
II.先按C→B→C顺序连接好装置,通入氮气,排尽C、B、C装置中的空气后停止通入氮气.再按A→C→B→C→D的顺序连接装置,打开K1,从K1处缓缓通入氮气,打开K2,使气体与足量的氧化铜充分反应;
III.反应结束后,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3.1g,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32g,
第二个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0.18g.
①按A→C→B→C→D的顺序连接装置后,打开K1,从K1处缓缓通入氮气,打开K2之前的操作是点燃B、D处的酒精灯.
②两个装置C中试剂相同,装置C中的试剂名称是浓硫酸.
③烧瓶中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H4

分析 (1)①根据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考虑;
②根据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和尾气处理考虑;
③根据验证碳是利用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再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分析;
(2)①根据氢氧化钠吸入二氧化碳使烧瓶内压强减小,进行分析;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为了验证反应后是否有水生成;
③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说明有二氧化碳,再根据反应后生成水.判断含有甲烷.

解答 解:(1)①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写在等号的右边,反应条件是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氧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所以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②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需要用C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生成,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为了防止污染空气,需要点燃处理;
③说明黑色粉末是炭粉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是用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①按A→C→B→C→D的顺序连接装置后,打开K1,从K1处缓缓通入氮气,打开K2之前的操作是点燃B、D处的酒精灯,使得反应发生,并处理尾气;
②为了验证通过B装置后是否有水生成,所以在通入B装置前将原来的水除掉,再通过B装置看是否有水生成,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水蒸气,所以C中放浓硫酸;
③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3.1g,比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了,说明烧瓶中含有二氧化碳,其它气体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第二个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0.18g说明生成了0.18g水,所以烧瓶中含有甲烷,
CH4+4CuO$\frac{\underline{\;\;△\;\;}}{\;}$4Cu+CO2+2H2O
           320        256           36     固体质量减少:64
                                        0.18g                        X
根据:$\frac{36}{64}=\frac{0.18g}{X}$
解得X=0.32g,题干中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32g,所以气体中没有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1)①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②CD;③B装置中的黑色粉末消失,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①点燃B、D处的酒精灯;②浓硫酸;③CO2和CH4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必须总和考虑问题,充分利用题干中所给信息,知道浓硫酸的吸水性,根据生成水的质量进行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从“宏观”和“微观”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如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C.该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该反应中分子、原子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溶解固体
B.
二氧化碳验满
C.
稀释浓硫酸
D.
测定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HCl-盐酸分子B.P2O5-五氧化二磷C.H2-2个氢原子D.$\stackrel{+2}{Ca}$-钙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8.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甲、乙、丙依次是氢气、水、硫酸.写出甲→乙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乙→丙时所需
另一种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和硫元素.
(2)已知难溶性的碱受热会分解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若甲是黑色金属氧化物,乙的溶液呈蓝色.则甲→乙还需要的试剂可以是盐酸;写出乙→丙的化学方程式:
CuCl2+2NaOH═Cu(OH)2↓+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实验室模拟炼铁原理进行实验,得到的尾气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现欲利用如图装置将该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图中a、b、c、d均为活塞.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甲、乙、丙装置内放入一定量水,使长导管口浸没 在水面以下,关闭b、c,打开a、d,并在最右端导 管口接注射器.当向外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时,如果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 
②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稀硫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氯化钙溶液.
步骤Ⅰ:关闭b、c,打开a、d,缓缓通入混合气体,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若乙装置中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甲装置中的反应是充分的;丙中试剂为浓硫酸.通过此步实验,分离出一种气体.
步骤Ⅱ:关闭a、d,打开b、c,让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填试剂名称)缓缓流下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b.通过此步实验,即可分离出另一种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寒冬到,腊梅开,花香四溢,我们在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花香.下列对此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符号既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又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B.CuC.Na+D.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了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