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沉淀D的化学式为BaCO3 | |
B. | 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NaNO3和BaCl2 | |
C. | 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O3、MgCl2、Na2SO4 | |
D. | 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分析 根据铵态氮肥和碱混合会生成氨气,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和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 解:铵态氮肥和碱混合会生成氨气,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和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试样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生成氨气,所以试样中含有铵根离子;加入过量Ba(OH)2溶液后产生沉淀B,且沉淀B加入足量稀硝酸后部分溶解,推断试样中含有MgCl2和Na2SO4,其中MgCl2和Ba(OH)2反应生成溶于酸的Mg(OH)2,Na2SO4和Ba(OH)2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BaSO4,由于Na2SO4与BaCl2不能共存,所以BaCl2一定不存在;向溶液A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溶液C、沉淀D,溶液C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沉淀D即为二氧化碳与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所以
A、沉淀D的化学式为BaCO3,故A正确;
B、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NaNO3,一定不含有BaCl2,故B错误;
C、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O3、MgCl2、Na2SO4,故C正确;
D、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与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和水,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O(NH2)2 | B. | NH4Cl | C. | K2SO4 | D. | (NH4)2HP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化学与生活 | B.物质的鉴别 |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洁厕灵可以除尿垢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的干燥剂 | ①可用石蕊试液鉴别CO和CO2 ②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③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O2 |
C.物质的构成 | D.化学符号的意义 |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②构成原子的微粒都不带电荷 ③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 ①O2:两个氧原子 ②O2-: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③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第1次 | 第3次 | 第4次 | |
加入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35 | a | 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1)取少量的样品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稀盐酸 | 若没有气泡产生,则该化肥一定不是 NH4HCO3 |
(2)在步骤(1)的试管中再滴入足量氯化钡溶液溶液 | 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该化肥是NH4Cl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化肥是 (NH4)2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杂质的试剂及操作 |
A | CO2 | HCl |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
B | CaO | CaCO3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
C | KCl溶液 | K2SO4 |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
D | NaCl溶液 | MgCl2 |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