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薄荷醇属于氧化物
B. 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
C. 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
D. 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对水进行研究的有关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如图1模型中能代表水分子的是___。
(2)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你熟悉的物质中___、___都可溶于水。
(3)通直流电可以使水分解,正极和负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这一事实说明了水是由___和___组成,也说明了化学反应前后___不变。
(4)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总量占总水量不到1%,因此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可以从自己身边点滴做起,请你列举一种生活中具体的节水措施___。
(5)如图2:在静置的冷水中,品红慢慢地扩散,这些说明了___(用分子性质解释)如果换成热水,品红扩散的速率会加快,说明分子运动的速率与___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的名称:a_____,图F实验目的是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和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在该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的物质是_____,若用D收集氧气,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
(3)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其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_____;停止加热时,应先_____,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甲属于常见的酸,乙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生成另一种物质。)
(1) 乙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丙与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与丁反应的微观实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1)两个氧原子______ ;
(2)三个双氧水分子 ________ ;
(3) 2个碳酸根离子 ___________ ;
(4)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正五价_________ ;
(5)硫酸钠中硫酸根显-2价 _________;
(6)岩石呈红色是含氢氧化铁所致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碲(Te)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的维生素,创造人间奇迹的桥梁”。实验室模拟提取碲的一个实验是:取某含碲溶液于烧瓶中,加入适量NaC1,加热到一定温度,持续通入SO2,待反应一定时间,过滤得到粗碲。
(1)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则X为________(填化学式)。
(2)为探究获得较高粗碲沉淀率的反应条件,某研究小组在控制NaC1浓度和SO2流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下述对比试验,数据如下:
实验 | 温度/℃ | 反应时间/h | 粗碲沉淀率/% |
a | 65 | 3.0 | 65.0 |
b | 80 | 3.0 | 98.9 |
c | 80 | 2.0 | 98.9 |
d | 90 | 2.0 | 97.0 |
①该小组研究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a和b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上述四组实验中,最佳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h。
④为了提升设备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可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测定粗碲沉淀率。若再设计对比实验,选择的反应条件还可以是___________(填选项)。
A.80℃,1.5h B.80℃,2.5h
C.70℃,2.0h D.95℃,2.0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该实验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他们查找了资料后发现五氧化二磷为白色粉末,对人的粘膜及皮肤有腐蚀性,于是他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I为教材实验,红磷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
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接近集气瓶容积的_____,当燃烧着的红磷熄灭后,容器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说明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
(2)图Ⅱ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对照图I实验,你认为改进后的图Ⅱ实验优点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通常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制取的实验。
(1)写出标出数字的仪器名称:a_____,b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时,常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① 用装置B做氧气的发生装置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要收集到较为干燥的氧气,应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② 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需要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
A 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预先装入四分之一容积的水
B 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预先装入四分之三容积的水
C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容积的四分之一处
D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容积的四分之三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氧化钠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药品,它是浅黄白色颗粒粉末。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水中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方程式: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区分水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_____;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
(2)某同学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什么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色?
(猜想与假设):猜想1:甲同学“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乙同学“可能是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a:甲同学提出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_____;
b: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并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_____观察现象 | 溶液依然为_____色 | _____ |
(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不同的猜想吗?
猜想3:_____。
方案3: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 | _____ | 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