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将面粉、食盐、汽油、碘4种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食盐.
(2)某同学在一定条件下,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溶解的硝酸钾,则过滤去),得到溶液,该学生在实验中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
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80100120140
溶液的质量(g)180200210210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3、4(填实验序号)得到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3)为了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进行如下操作:
①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3g和水47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D.(填字母)
A.调节平衡螺母  B.减少适量的砝码C.增加适量的氯化钠固体 D.减少氯化钠固体
③量取:用50mL(填“10mL”或“20mL”或“50mL”)
④溶解:将两者置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⑤若要使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C(填字母)
A.加入10g氯化钠晶体  B.加入20g氯化钠晶体C.蒸发掉25g水 D.蒸发掉50g水
(4)若32.5g锌与245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1)根据溶液的特点进行判断;
(2)当向水中加入固体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二者的质量之和,表明溶液中有溶质固体剩余,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故实验3、4得到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也表明在在该温度下,在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110g硝酸钾,则实验1、2得到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对比实验1、2、3、4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在该温度下,在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110g硝酸钾,故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3)①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
②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药品重了,应该减少药品;
③根据需要量取水的体积考虑;
⑤根据使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以用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实现;
(4)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结合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解答 解:(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面粉、汽油、碘都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2)实验3中,100g+120g>210g;实验4中,100g+140g>210g;表明实验3、4得到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在该温度下,在100g水中溶解110g硝酸钾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3)①需要食盐的质量为:50g×6%=3g,水的质量是:50g-3g=47g;
②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药品重了,应该减少药品;
③需要水:50g-50g×6%=47g,即47mL,所以用50mL量筒量取;
⑤设需要加入溶质质量为x,则:
$\frac{3g+x}{50g+x}$×100%=12%
解得X=3.4g,
如果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则:
$\frac{3g}{50g-y}$×100%=12%
解得y=25g,故选C;
(4)设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32.5g x
$\frac{65}{32.5g}$=$\frac{98}{x}$
x=49g,
所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49g}{245g}$×100%=20%.
故答案为:(1)食盐;
(2)3、4,110;
(3)①3,47;
②D;
③50mL;
⑤C;
(4)20%.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饱和与不饱和的判断.理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溶液饱和的标志是溶液中有固体剩余,且剩余固体的量不再减少”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1)为了防止煤气中毒(CO中毒),煤气厂常在煤气中加入微量的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乙硫醇具有很臭的气味.请回答:
①为什么常在煤气中加入这种微量的难闻的乙硫醇气体?因为CO是无色无味的,加入微量难闻气体便于人们及时发现煤气泄漏,防止煤气中毒.
②乙硫醇(C2H6S)中含有3种元素,每个分子中共有9个原子.
(2)如果晚上在家中闻到这种臭味,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C
A、开灯查看煤气泄漏处              B、拨打110电话报警
C、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D、立即打开排气扇开关
(3)煤气燃烧时,煤气中的乙硫醇也会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6S+7O2 $\frac{\underline{\;点燃\;}}{\;}$4CO2+2X+6H2O.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SO2,判断X的化学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根据以下实验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实验2的塑料瓶中预先集满CO2气体,向瓶内加入约$\frac{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
(3)实验3中,能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Ⅲ[填“Ⅰ”或“Ⅱ”或“Ⅲ”].分析现象后可说明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C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将2g二氧化锰加到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98.8g.求:
(1)生成的氧气为多少克?
(2)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化学实验常伴随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振荡.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
(2)上述实验现象证明: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碱性减弱(填“增强”、“减弱”、“不变”).这是由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若从Na2CO3、Na2SO4、H2SO4、NaCl、NaNO3、Cu(NO32、HNO3七种溶液中取出其中的两种,进行混合及有关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表.试根据各步实验及其现象先进行分步推断,再椎断所取的两种溶液的可能组合.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推断(或结论)
(1)将两种溶液取出并混合混合溶液无色、澄清混合液中肯定不含Cu(NO32
混合时无明显现象混合溶液肯定不是下列组合H2SO4与Na2CO3或HNO3与Na2CO3
(2)用pH试纸测定混合溶液的pH测定的结果:pH=2 
(3)向混合溶液中滴入足量Ba(NO32有白色沉淀出现 
(4)向上述过滤所得的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无明显现象 
混合溶液的可能组合(写出溶质的化学式,有几组写几组、可填满也可不填满)①H2SO4、NaNO3②H2SO4、Na2SO4③H2SO4、HNO3④HNO3、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有一包粉末,可能由NaCl、Na2SO4、Na2CO3、FeCl3、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现做如下试验:
实验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实验②:取①所得溶液少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看不到明显现象.
实验③:取①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
请回答:由实验①可知原粉末中一定没有FeCl3
由实验②可说明原粉末中一定没有MgCl2
由实验③可说明原粉末中一定没有Na2SO4,一定有Na2CO3可能有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是(  )
A.湿衣服晾干B.瓷碗破碎C.石蜡熔化D.纸张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2014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填名称)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D
A.面粉      B.白糖   C.纯碱     D.植物油      E.硝酸钾
(3)图乙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
②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的反应为4K2FeO4 $\frac{\underline{\;\;△\;\;}}{\;}$2R+4K2O+3O2↑,则R是Fe2O3(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