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A中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 ,实验A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B的操作是违规的,正确方法是 ;
(3)实验C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
(4)实验D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写出导致气球变小的化学方程式 。
(1)试管; 2KMnO4△K2MnO4+MnO2+O2↑
(2)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放浓硫酸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
(3)对照(或对比); (4)Na2CO3 + 2HCl =2NaCl+H2O+CO2↑
【解析】
试题分析:(1)A中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试管,常用作反应容器;实验A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2KMnO4△K2MnO4+MnO2+O2↑;(2)浓硫酸溶于水能够放出大量的热,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放水的烧杯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当进入①中的酚酞试液中时,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为了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设计③作对比;(4)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容器中压强减小,气球膨胀;当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容器中压强增大,导致气球变小.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碱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辽宁省盘锦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甲烷(CH4)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甲烷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C.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3:1 D.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贵州省遵义市毕业生学业(4)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B.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丝加热变黑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
A.FeCl3、CuSO4、KCl B.BaCl2、Na2SO4、NaOH
C.CaCl2、K2CO3、AgNO3 D.K2SO4、KNO3、NH4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贵州省毕业生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将117.0g氯化钠溶液与140.0g的硝酸银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28.3g。计算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贵州省毕业生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NaCl固体;②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2;③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25.62℃;④用10mL量筒量取6.6mL某溶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贵州省毕业生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们呼吸的空气中,体积分数占78%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毕业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雕像受酸雨腐蚀 B.铜插入硝酸银溶液后 C.镁条燃烧 D.水流过沙砾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福建省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0分)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图1为歼—15飞机在辽宁舰上起飞。
(1)铝合金用于制造飞机的外壳,铝合金材质的主要优点是 ;
(2)改装前的辽宁舰舰身锈迹斑斑,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了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2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一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
②实验二中,观察到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固体,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