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实验室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大理石(写名称);
(2)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澄清石灰水;
(3)当将标①②的导管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
(5)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当将标有①和④的导管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矮的蜡烛先熄灭,证明CO2有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分析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据此解答;
(2)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3)考虑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根据酸性物质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分析解答;
(5)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2)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故装置B中应该装有的溶液为澄清石灰水;
(3)连接①和②的导管口,则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B装置,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可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进行证明,所以装置C中的溶液为石蕊试液;
(5)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所以将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会看到烧杯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故答案为:
(1)稀盐酸、大理石;  (2)澄清石灰水;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紫色石蕊试液;
(5)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矮的蜡烛先熄灭;  密度比空气大;  不支持燃烧.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掌握和应用,考查了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化学需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请对下类物质进行合理分类
?干冰 ②冰水混合物   ③医用75%的酒精   ④氢气  ⑤纯净的液态空气  ⑥矿泉水⑦过氧化氢溶液⑧木炭⑨二氧化锰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生成物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③⑤⑥⑦⑩,属于纯净物的有①②④⑧⑨.属于氧化物的有①②⑨属于化合物的有①②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请在“石墨,氧气,水,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化学式)
(1)引起生活中常提到的“煤气中毒”的物质是CO
(2)锁打不开加点C起润滑作用
(3)常用作气体肥料的是N2
(4)能做保护气N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表示:
(1)铵根离子NH4+               
(2)5个氧分子5O2
(3)某气体在空气中占78%(体积百分含量),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N2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Al3+
(5)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O2
(6)已知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请你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Mg3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去年四月,“苏丹红”事件惊动全国,原因是“苏丹红一号”含有致癌物质,其化学式为C16H12N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苏丹红一号”是一种有毒的氧化物
B.“苏丹红一号”属于有机物,含碳元素质量分数为54.7%
C.“苏丹红一号”四种元素的质量比34:56:27:4
D.“苏丹红一号”是由四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16:12: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Mg2+、Ag+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Mg2+
D.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B.测溶液pHC.滴管用后不洗直接放回原瓶D.实验室制取氢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各组的溶液混合,有化学反应发生,并且一定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BaC12、HCl、Na2C03B.K2C03、NaN03、KOH
C.MgCl2、H2S04、NaOHD.NaOH、H2S04、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
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 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
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固体成分是Na2CO3,CO2参加反应.
猜想Ⅱ:固体成分是NaOH,H2O参加反应.
猜想Ⅲ:固体成分是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CO2和H2O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
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2CO3
验证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
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错误(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可能有碳酸钠存在.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Ⅰ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NaOH的存在.
【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水的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