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最好选用( )
| A. | 石蕊试液 | B. | 硝酸银溶液 | C. | 碳酸钠溶液 | D. | 氯化钡溶液 |
酸、碱、盐的鉴别. | |
专题: | 物质的鉴别题. |
分析: | 区别同类物质时要从不同点出发,而不是找共性和利用共性,硫酸和盐酸同样都是酸,所以如果利用共性,比如使石蕊试液变色,那么他们引起的颜色变化是相同的,就无法进行区别,所以要通过个性来进行实验和区别. |
解答: | 解:A、由于二者都是酸,都能使石蕊都变红色,不能鉴别,故A错误; B、AgNO3溶液与二者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银和硫酸银,都是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碳酸钠和盐酸、硫酸反应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鉴别,故C错误; D、氯化钡溶液能够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盐酸不能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
点评: |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酸的鉴别,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制氧气的装置中,发生装置内的导气管不宜过长,以利气体导出
B.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必须接近瓶底,否则水不易排出
C.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果集气瓶内导管太长,无法操作,也不利于排水
D.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不能进行鉴别的是( )
| A. | CaCO3,Na2CO3 | B. | K2SO4,KCl | C. | 生石灰、熟石灰 | D. | CuSO4,Fe2(SO4)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 A. | 酚酞试液 | B. | 镁条 | C. | 氯化钾溶液 | D. | 氯化铜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三个试管中分别盛有少量A、B和C无色溶液,A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B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C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则A、B和C三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测溶液pH | 滴加Na2CO3溶液 | 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 有气泡产生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室温下,向200 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 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2 g固体未溶解,再加入20 mL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加入固体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