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同学们为了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1)小丽同学用如图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现象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用pH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60 s时,烧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填空。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填序号)。如图H,将红热的铁丝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收集装置若选 E,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进入。反应结束,要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得到氯化钙固体需要用到上述的_______装置(填序号)。
(4)下图是二氧化碳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图。
试管中反应发生后,a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b处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钙元素对人类生命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含钙的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牛奶中的钙主要以磷酸钙(Ca3(PO4)2 的形式存在,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
(2)生石灰溶于水可制得熟石灰,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
(3)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研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该研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氢化钙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三:氢氧化钠、碳酸钠
猜想四: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①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_____不成立 |
②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_____ | 猜想三成立 |
(反思与拓展)
①要证明猜想三成立,也可以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_____。
②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
③登山运动员携带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携带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甲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很强大(节选)
据记载,我国是最早发现并使用甲烷的国家,《易经》中就谈到“象曰:泽(沼泽)中有火。”
什么是甲烷呢?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如图)。标准状态下的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甲烷与全球变暖有关吗?
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甲烷的浓度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如何?它与 CO2的温室效应哪个更强呢?科学家做了以下研究。
实验一:甲烷与CO2温室效应的对比探究如图,分别收集两瓶相同体积的甲烷气体和CO2气体,用温度传感器穿过塞子中间的小孔插入玻璃瓶中。将2瓶气体放在室外的阳光下,打开数据采集器,每秒采集一次数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图:
实验二:不同体积分数的甲烷的温室效应的对比探究
仍然采用实验1的方法,分别收集下列四种体积分数的甲烷样品进行实验,表中为此实验的平均值。
不同体积分数甲烷在阳光照射下的平均温度
甲烷体积分数 | 18% | 36% | 48% | 64% |
太阳光照射时甲烷的平均温度/C | 28.4 | 30.1 | 31.7 | 32.8 |
甲烷从哪里来?
大气中甲烷的 30%~40%是由自然源引起的,70%左右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如:化石燃料开采过程中泄漏;种植水稻其根部的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下转化形成的甲烷;饲养的牛等反刍动物其食物在消化过程会产生甲烷;固体的垃圾填埋等。
回答下列问题:
(1)“泽(沼泽)中有火”体现了甲烷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依据甲烷的分子模型计算出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3)甲烷被称为“清洁的燃料”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原因);
(4)通过观察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5)要控制甲烷的排放从而降低其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写出1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食盐和水
②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石灰石和稀盐酸
⑤硝酸铵和水
⑥铁与稀硫酸
A. ②③④⑥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面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③和⑤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致密的结构
B. ①和⑥形成的化合物常用来除铁锈
C. ①和③形成的两种化合物的性质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
D. ④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 (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
B.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t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D. 将t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20g固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