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某混合气体中含有CO、CO2、SO2三种气体. 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I.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II.CO 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III.CO 与Cu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frac{\underline{\;\;△\;\;}}{\;}$Cu+CO2
【实验探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的存在,请完成下列空格:
(1)装置 E 的作用是吸收未被D中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 装置 F 的作用是检验E中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 SO2的现象是A中品红溶液褪色,含有 CO2的现象是D中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与评价】若将装置①和装置②互换,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SO2、CO2(填写化学式).

分析 【事实与结论】(1)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等进行分析.
(2)根据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反思与评价】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无法验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解答 解:【事实与结论】(1)装置 E 的作用是吸收未被D中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 装置 F 的作用是检验E中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故填;吸收未被D中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检验E中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
(2)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证明气体中含有 SO2的现象是A中品红溶液变红,证明含有 CO2的现象是D中石灰水变浑浊,故填:A中品红溶液褪色;D中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与评价】若将装置①和装置②互换,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无法验证,故填:SO2、CO2

点评 综合性实验题,考查了实验步骤的严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意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2017年4月4日,欣欣与家人上山扫墓.
(1)他携带了以下物品,这些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C.
A.涤纶防晒衣   B.纯棉太阳帽   C.塑料水壶
(2)他想知道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检验.
(3)午餐,他们品尝了特色美食“小市羊汤”,其中羊肉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爸爸还喝了“青岛啤酒”,啤酒中含有酒精等成分,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4)扫墓中产生一些生活垃圾,其中塑料类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称为“白色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B.澄清石灰水C.加碘盐D.液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比较Zn、Fe、Ag的金属活动性将Zn和Ag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
B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将气体点燃
D除去污水中的颜色和气味加入适量明矾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
A、液态氧  B、加碘盐  C、酸牛奶  D、氢气或水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吹灭蜡烛”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燃烧
C.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身上的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K1,观察到蜡烛燃烧的更旺,发出白光;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关闭K1、打开K2,观察到蜡烛缓慢的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B中产生二氧化碳,进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蜡烛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前不久,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发现了新型氢粒子,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该粒子属于离子(分子、原子或离子),每个H3+中含有3个质子,2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X可供给呼吸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C.该转化可以维持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