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利用图一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要让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选用图一中的乙装置更易成功.
(2)利用图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他们先关闭K1,打开K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然后打开K1,关闭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丁容器中的出现浑浊(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推断实验中二氧化碳AC.
A、一定与氢氧化钙反应   B、可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C、一定与氢氧化钠反应   D、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分析 (1)根据图一的实验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为确保蜡烛自下而上熄灭,倾倒二氧化碳时应让它沿着烧杯壁流下;
(2)根据提供的信息“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图一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为确保蜡烛自下而上熄灭,倾倒二氧化碳时应让它沿着烧杯壁流下;
故答案为:不支持燃烧;乙;
(2)先关闭K1,打开K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均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又由于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因此说明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然后打开K1,关闭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丁容器中的出现浑浊,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
故选AC.

点评 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但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周期
I AII AIIIAIVAVAVIAVIIA0
2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3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硼的元素符号为B.
(2)第3周期中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金属元素的是氩.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bd(填标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4)表中12号元素属于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失去(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镁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单杠、吊环项目时常用“镁粉”搓手,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可能含有Mg、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固体,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已知:MgO+2HCl═MgCl2+H2O
MgCO3+2HCl═MgCl2+H2O+CO2
(1)探究“镁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取少量样品,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镁粉”中一定含有MgCO3
②为证明“镁粉”中是否含有Mg,小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图中b试管口上方,木条熄灭.但同学们指出,该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需要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氢氧化钠浓溶液.小明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b试管口无明显现象,证明“镁粉”中不含Mg.
(2)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MgO及Mg(OH)2
【实验过程】
Ⅰ.用MgO、Mg(OH)2和MgCO3三种固体分别做性质实验.分别取0.5 g三种固体粉末,每次取样方法如图2所示:
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在下表中记录消耗的同浓度稀盐酸的体积(以下体积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且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MgOMg(OH)2MgCO3
消耗稀盐酸的体积/mL10.47.25.0
Mg(OH)2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Ⅱ.取“镁粉”样品0.5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mL.
【实验分析及结论】
“镁粉”不只含有MgCO3.理由是0.5gMgCO3消耗的盐酸体积与0.5g“镁粉”消耗的盐酸体积不相等
【实验反思】
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分别取0.5g“镁粉”和0.5gMgCO3,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分别为119mL和140mL.由此可知“镁粉”中含有MgCO3的质量分数为85%,“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Mg(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根据下面的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②的仪器名称:②酒精灯.
(2)小华想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AE(填序号).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棉花.加热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小芳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D(填序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氧化铜+氨气$\stackrel{加热}{→}$铜+水+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某过氧乙酸消毒液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1)由标签上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推测:过氧乙酸具有的
物理性质是易溶于水(写出一点即可);
(2)常用40%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雾消毒,若要配制2000g 0.2%的过氧乙酸溶液,需要该过氧乙酸消毒液1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MgCl2--氯化镁B.Ca--钙离子C.2H--2个氢元素D.02一2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钛(Ti)是一种重要金属,它可由钠(Na)和四氯化钛(TiCl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4Na$\frac{\underline{\;700-800℃\;}}{\;}$Ti+4NaCl.欲制取钛24kg,需要原料四氯化钛的质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
则该图示所表示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该反应属于化合(选填“化合”或“分解”)反应;该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从化学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总结出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①反应条件是点燃    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④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    ⑤P2O5是氧化物.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