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木柴燃烧 B. 酒精挥发 C. 水变成冰 D. 铁水铸成锅

A 【解析】A、木材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水变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铁水铸成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淮安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混合气体中

B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氯化钠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比较相同条件下肥皂水和稀氨水的碱性强弱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试样,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的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不能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氧气,故错误; B、碳酸钠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该方法除去了碳酸钠,而没有除去氯化钠,故错误; C、pH试纸可以测定肥皂水和稀氨水的碱性强弱,具体方法是分别用玻璃棒蘸取试样,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毕业班第五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霉变大米蒸煮后食用 B. 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

C. 适当使用食品添加剂 D. 用工业用盐来烹饪食物

C 【解析】A. 霉变大米有大量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280度才能分解,蒸煮后不能消除毒性,不能食用,错误; B. 甲醛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会使人体细胞癌变,不能用于浸泡虾仁防腐,错误;C. 适当使用食品添加剂,正确; D. 有的工业盐是有毒的,如:亚硝酸钠,不能用工业用盐来烹饪食物,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Fe B. Cu C. HCl D. Ag

A 【解析】A、Fe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B、铜不与CuCl2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C、盐酸能与铁反应,不与CuCl2溶液反应,将原物质除去,而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银不与CuCl2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正确;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正确;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宁夏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1)某兴趣小组探究Fe、Cu、Ag、R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R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为+2价),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如图A所示,将四根打磨过的金属丝同时插入盛有不同溶液的烧杯中。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铁丝替换为R进行实验,如图B所示。若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可得出Fe、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写出R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铁被锈蚀,我们常在铁制品的表面涂抹一层油漆,主要为了隔绝空气中的_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

(3)地球上的矿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下列对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

A.合理开采金属矿物 B.禁止使用金属制品 C.回收废弃旧金属

Fe+CuSO4=Cu+FeSO4 Fe、R、Cu、Ag; R+H2SO4=H2↑+RSO4 H2O和O2 AC 【解析】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金属的锈蚀,金属资源的保护。 (1)①乙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 ②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铁丝替换为R进行实验,由于甲中出现气泡,说明了R在金属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宁夏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7·娄底]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x的值是15

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1

C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10+10+10+10)﹣(6+9+10)=15,故说法正确;B、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是,故说法正确;C、甲、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D、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0﹣6)g:(10﹣9)g=4:1,故说法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B. t2℃时,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

C. 甲属于易溶物质

D. 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C 【解析】A、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错误;B、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t2℃时,100g的水最多能溶解50g的甲,30g甲溶解于50g水中最多溶解25g 的甲,形成75g溶液,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甲的溶解度是10g,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10g,甲属于易溶物质,正确;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乙中混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兰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利用下列试剂之间的反应现象,能验证 Fe、 Cu、 Ag 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是( )

A. Fe、 Cu、 AgNO3 溶液

B. Fe、CuSO4 溶液、Ag.

C. FeSO4 溶液、CuSO4 溶液、Ag

D. Fe、CuSO4 溶液、AgNO3 溶液

B 【解析】A、Fe、Cu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Fe>Ag,Cu>Ag,但无法确定Fe、Cu的活动性强弱,错误;B、Fe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Ag不与CuSO4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Fe>Cu>Ag,正确;C、Ag均不与FeSO4溶液、CuSO4 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Fe>Ag,Cu>Ag,但无法确定铜、铁的活动性强弱,错误;D、Fe与CuSO4 溶液、AgNO3 溶液都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