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事实解释
A稀盐酸与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
B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氯化钠固体中没有阴阳离子
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两种分子的原子结构不同
D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氧分子具有氧化性
A.AB.BC.CD.D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一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应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稀盐酸与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两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均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是因为氯化钠固体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氧分子具有氧化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用化学用语填空或写出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
(1)铝元素Al;
(2)氦气He;
(3)五个甲烷分子5CH4
(4)“Fe2+”中的数字“2”表示的意义是一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5)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2}{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近日,一篇题为《科学家称:植物油做饭可致癌,能少吃就少吃》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结论看起来十分惊人.这里提到的研究是怎么回事?加热植物油就会产生“致癌物”吗?
这位研究者把不同种类的烹调油分别加热,并测定了其中“致癌毒物”醛类物质的含量变化(如图1).

其实,研究中所用的条件跟普通家庭烹调相差很大.实验所用的温度是180℃,大约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五六成热,而要让油在这个温度下烧上20甚至30分钟,也只有大量煎炸食物的时候才能达到,平时炒菜时烧油的时间远没有这么长.事实上,研究者所强调的也只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不适合用于煎炸而已.
此次事件,不少报道都建议人们可以用黄油、猪油替代植物油来烹调.相比玉米油等,猪油、黄油确实热稳定性更好,但只从这个角度来推荐食用油就显得太片面了.食用油的脂肪酸分为饱和与不饱和两种(含量如图2).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来说,不建议选择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类.
目前科学界共识是饱和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利.高温烹调时,选择猪油、牛油等动物油,产生的醛类等有害物质较少.但煎炸本身就是不健康的烹调方式,增加饱和脂肪酸摄入对健康也是不利的.选择健康的饮食方案,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行.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网络文章中“植物油致癌”,所指的致癌物质是醛类物质.
(2)从图1的数据中可以得出,葵花籽油长时间加热后产生的有害物质最多.
(3)从图2数据可知,对心血管病人而言,较好的食用油是亚麻籽油(填一种).
(4)通过阅读本文,你提出一条健康使用食用油的建议:不要高温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C(填字母序号).
A、黄金饰品   B、铝蒸锅   C、铜导线   D、铝合金门窗
(2)铁制品在沙漠地区不易锈蚀的原因是干燥缺水.钢铁是广泛应用于建筑业的重要金属材料,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涂油漆.
(3)将黄铜(铜锌合金)和生铁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浸泡后均得到残留固体,则前者残留固体中一定含铜,后者残留固体中一定含碳.
(4)将一定量的锌粉放入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映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锌,可能含有的物质是硫酸亚铁,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印染厂的酸性废水,加入适量的硫酸中和
B.发现有人煤气中毒,立即关闭阀门打开排风扇,将中毒人员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C.废弃的矿泉水瓶、报纸、金属餐具等物品应回收集中处理
D.被蚊虫叮咬后可以在患处涂抹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减轻痛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用“●”和“○”分别表示碳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图:

请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碳原子、氧原子和没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分子.
(3)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单质和化合物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4: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常在铁器的表面涂上铝粉用来防锈,是因为铝的活动性较弱
B.干冰能用作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易升华吸热
C.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洗洁精
D.一氧化碳可用来炼铁,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我国研制的用于航天飞船的固体推进剂是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点火时,高氯酸铵发生如下反应:aNH4ClO4═bN2↑+cH2O+Cl2↑+2O2↑,则化学计量数b为(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为了探究某脱氧剂的成分(由铁和某种单质组成)及利用该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探究脱氧剂成分
【实验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若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有红棕色固体生成,这是由于铁与空气中的和H2O、O2等物质作用生成了铁锈.
【实验探究】新取一定量的脱氧剂,将铁分离.取剩余固体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收集产生的气体,并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实验结论】该脱氧剂中还含有C (填化学式).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1):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脱氧剂粉末(体积为2mL),封闭.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数据处理】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0%.
【实验对比】实验室常通过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用燃烧红磷法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始终小于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1/5.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拓展探究】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为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所以用该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与燃烧红磷法相比,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除了环保外,还具有的优点是不受氧气含量的影响,使测量结果更准确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