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这说明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3)婷婷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见,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C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石蜡的熔沸点较低,受热后易变成液态或气态;石蜡不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
【猜    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冰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①如果观察到导管口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②如果观察到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②果观察到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分析 (1)将切下的小蜡烛块放入水中,由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结论,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结论”;
(4)本题可用假设法,结合提出的问题根据蜡烛蒸气易液化,一氧化碳不易液化考虑.

解答 解:(1)将切下的小蜡烛块放入水中,获得的实验结论是石蜡的密度比水小,则看到的现象是蜡烛块浮在水面上.
(2)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c处最先碳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水雾,说明有水生成;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①因为一氧化碳气体不易液化,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气体,因此玻璃导管中没有明确现象;故如果观察到玻璃导管中没有明确现象,导管口有蓝色火焰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②如果芳芳的猜想正确,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到导管里时冷却,又可凝成石蜡,故玻璃导管中有凝固的石蜡,导管口没有明显现象,则证明芳芳的猜想正确;
③如果上述两种现象都有,即玻璃导管中有凝固的石蜡,导管口有蓝色火焰,则证明婷婷的猜想正确.
故答案为:(1)密度比水小;
(2)a;
(3)水和二氧化碳;C;
(4)导管口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现象,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硫酸钠溶液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一: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硫酸钠溶液.
(1)所需的硫酸钠的质量10g.
(2)称量时,硫酸钠固体应放于托盘天平左(填“左”或“右”)盘的滤纸上.
量取需要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应选择的量筒的规格是100mL(选填“10”、“100”或“250”).
实验二:水的电解实验.
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已知硫酸钠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只起到增强水的导电性作用.
(3)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负极(填“正”或“负”).
(4)用燃着的木条验证a、b管中的气体.
(5)电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质量.以下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的一氧化碳
B.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C.粉尘属于空气质量预报的项目
D.可以用塑料水管代替金属水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构成原子的微粒有质子、中子、电子.其中带正电的是质子,带负电的是电子,不带电的是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绚丽金秋,丹桂飘香”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质量轻体积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钙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20;
(2)D原子中的X为8.
(3)A、B、C、D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填字母)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填字母).
(5)C粒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

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大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此实验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对照或者对比.
(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浓氨水显碱性,②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根据下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图F实验的目的是检验装置气密性;
(2)如果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在该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的物质是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4)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填字母),还缺少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为“XX”钙片商品标签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每片钙片中至少含钙元素的质量为0.6g;
(2)小花同学为测定其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她取出10片钙片,研碎后放入小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共用去稀盐酸30g,称量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是43.4g(不含烧杯质量,假定钙片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