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图1中A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1中B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B图中 x=11,该粒子的符号是Na+
(2)图2是钠与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分析 (1)根据图示中微粒的特点和有关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2)据反应物、及反应条件解答此题.

解答 解:(1)该元素的名称是钠,该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应为11,质子数>电子数,属于阳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该粒子的符号是Na+
(2)据图2可知此反应为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故答案为:(1)11,Na+
(2)2Na+2H2O=2NaOH+H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的理解,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实验内容的是(  )
A.
向pH=11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可表示硫与氧气反应时的质量关系
C.
在密闭容器中红磷燃烧
D.
木炭还原氧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镁条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白色固体
D.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小红据此提出问题:钠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吗?请你与她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1)提出假设: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物可能是Na2O、C、Na2CO3、CO.
(2)查阅资料:CO能与氯化钯(PbCl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固体钯:CO+PbCl2+H2O═CO2+Pb↓+HCl.
(3)Na2O、Na2CO3均为白色固体.
(4)实验探究:①为了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检查反应的生成物,各装置中合适的试剂,B是浓硫酸,E是氯化钯溶液.取黄豆大小的钠,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硬质玻璃管中.
②打开分液漏斗,让稀盐酸滴入平底烧瓶,通入CO2,待出现什么现象时开始点燃酒精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
③钠在加热时能剧烈燃烧,燃烧结束后,硬质玻璃管中有黑色、白色固体生成,E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据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④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探究黑色固体的成分是碳.你的方案是实验步骤:把黑色固体放在氧气中灼烧,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剧烈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黑色固体是碳,经检验,白色固体的成分是Na2CO3
⑤写出钠与CO2加热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6Na+5CO2$\frac{\underline{\;\;△\;\;}}{\;}$3Na2CO3+C+CO.
⑥按如图方式连接好装置,若检查气密性.你认为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把圆底烧瓶浸入热水中,如果BDE装置都产生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
⑦若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需除去可能产生的氯化氢气体,你认为应装置AB之间串接一个盛有不与CO2反应的碱性性(填“酸性”或“碱性”)溶液的吸收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查阅资料】
①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
②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③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
④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进行实验】
小组同学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1所示(固定装置略).

回答下列问题:
(1)Ca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2)B、D中所盛试剂相同,该试剂为浓硫酸,其作用分别是干燥氢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
(3)实验时先打开A中活塞,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中酒精灯,其目的是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实验反思】小组同学通过反思提出问题:上述制得的氢化钙是否纯净?他们再次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足量的水和已称好0.42g的氢化钙样品,按图2所示连接仪器(固定装置略).
步骤2:将Y形管倾斜,使A中的水全部进入B中: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读取量筒读数..
最终,量筒读数为400mL,通过上述实验可分析出制得的氢化钙不纯净,其依据是0.42g×$\frac{4}{42}$>400×10-3L×0.09g/L.(用计算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下表是所列是两种元素的部分信息,请用化学用语将表格补充完整:
元素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它们组成的单质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l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A-G是初中化学一至六单元中的常见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B为无色液体,C、E、F、G为无色气体,G是一种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1)A的化学式为H2O2
(2)F由CO2(填化学式)分子构成.
(3)若D为纯净物,则D→C发生的化学反应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若D→C为物理变化,则D可能是空气(填物质名称).
(4)用灼热的氧化铜可以除去F中少量的G.
(5)在自然界植物中,F和物质B通过光合作用变为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生成物中有单质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D.反应前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A、B、C、D、E五瓶无色透明溶液,分别是HCl溶液、Na2CO3溶液、MgCl2溶液、NaNO3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种.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Ⅰ.将A分别滴入B、C、D、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Ⅱ.将B分别滴入A、C、D、E中,C、E中均产生白色沉淀,其余没有吸显现象.
Ⅲ.将C分别滴入A、B、D、E中,B中产生白色沉淀,D中有气泡冒出,其余没有明显现象.
(1)A是NaNO3 溶液,B是MgCl2溶液,C是Na2CO3溶液.
(2)B加入E中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2NaOH═Mg(OH)2↓+2NaCl.
(3)C加入D中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