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学视角分析下列行为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在炭炉旁放置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 杜绝食用含有化学物质的食品
C. 将铅笔芯粉末放入生锈的锁孔,有利于开锁
D. 夜间家用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泄漏部位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水平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A、B、C、D、E.分别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且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它们之同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D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
(2)写出可以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D+A→B+C_________________
A+F→C: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铜片与黄铜片相互刻画,铜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铜片比黄铜片的硬度_______。(填“大”或“小”)
(2)不锈钢、黄铜(铜、锌合金)和碳化钨等是制作圆珠笔“笔头”的主要材料。下列关于这些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铁是不锈钢的主要组成元素之一
b.不锈钢与黄铜都具有耐腐蚀的性能
c.黄铜的导电性能比铜更好
d.碳化钨是一种混合物
(3)铜螺丝部位常出现一层绿色物质,这是由于铜生锈的原因,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宜春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工业上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制备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信息提示:MnO2不溶于水,含钾化合物均可溶于水)
(1)将软锰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流程中通入的气体X是______(填标号)。
A.N2 B.CO2 C.H2
(3)操作Y的名称是______。
(4)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宜春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的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清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C、降低图书的着火点D、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宜春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检验氧气的最简便方法是( )
A. 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B. 闻气味
C.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 观察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在化学实验中水不仅能用于配制溶液,还能扮演其它不同的角色。
(一)某同学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实验步骤为计算、___、 溶解。
(2)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置,则需20%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 ____ g.
(二)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A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
(4)实验B,滴加水后看到U型管中_____. (填 “左边”或“右边”)液面升高。
(5)C图所示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6)D中电解水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水是由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7)为了给上述D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某同学用上图中三个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得到正确结论的装置为______(填序号)。由此可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注意的是______(只回答一-条即可)。试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溶液都是混合物
C.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D. 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镀金)含有金、铁(同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铁画边角料,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放出0.3gH2,剩余固体质量为0.1g。
(1)求样品中铁的质量。
(2)求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