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干燥二氧化碳
B.
取少量氯化钠
C.
二氧化碳验满
D. 
加热液体

分析 A、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且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正确,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图中试管没有倾斜、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小明同学取足量的红磷、镁条、木炭分别在等体积的A、B、C三瓶空气中同时燃烧(发生的化学反应有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3Mg+N2$\frac{\underline{\;点燃\;}}{\;}$Mg3N2);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再松开止水夹,发现集气瓶B中进水最多,C中进入水量很少.

(1)实验中红磷、镁条、木炭都用足量的目的是为了将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耗尽.
(2)水停止倒吸后发现B中的水量明显高于A的原因是镁条燃烧消耗了部分氮气.
(3)从以上实验说明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药品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可燃物与氧气反应,不与氮气反应;生成物为固体(写出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O和CO2的分离和干燥.现只有稀盐酸、浓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如图所示装置中a是弹簧夹,b是分液漏斗活塞)
(1)①先关闭b打开a;②通入混合气体,则乙中排出CO气体.
(2)若获得另一种气体,混合气体通入完毕后,应继续的操作为关闭a打开b,丙中盛放的溶液为稀盐酸,此刻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Na+--钠原子B.2Ca--两个钙元素C.FeCl2--氯化铁D.3C--三个碳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厂的酸性废水中含有Fe2+、Fe3+、Zn2+、Au3+以及污泥等,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利用常见的酸和碱进行回收和治理污水.(氢氧化锌为沉淀,二价铁离子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成三价铁离子)

(1)将污泥与溶液A分离的步骤①是过滤.
(2)向溶液A中鼓风吹氧后得到的溶液B与之前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离子是Fe2+
(3)固体C中的成分是:铁和金;当加入D稀盐酸后,可以回收到的金属E是金.
(4)若想从溶液H中将锌变为含有锌的沉淀,则步骤②为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
(5)通过上述操作,你总结出来的结论是:污水不一定是废水,经过处理后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变废为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种现象、更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和更轻松地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生活中常用洗洁精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2)张炎同学发现,家里的铁锅经常生锈,而铝锅却没有生锈,这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3)甲烷(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它是天然气、沼气等的主要成分,俗称瓦斯.甲烷在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它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某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取来过量的铜粉和铁粉,在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后,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将全部铜粉加入稀硫酸中,②5min后,将全部铁粉加入稀硫酸中.下列有关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进行操作①后,烧杯中溶液的颜色变为蓝色
B.进行操作②后,烧杯中会有气体产生
C.反应结束后,烧杯中的粉末中一定有铜粉
D.反应结束后,烧杯中一定有铁粉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实验室中有一包固体混合物A,其中可能含有NH4Cl、Na2SO4、BaCl2、Fe2O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试推断:
(1)气体B的化学式为NH3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Cl-,OH-(写离子符号).
(4)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不含有Na2SO4,理由是BaCl2和Na2SO4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溶液C中将无钡离子,步骤②中将无白色沉淀.
(5)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说明沉淀F生成的原因:CO2+2NaOH═Na2CO3+H2O;BaCl2+Na2CO3=BaCO3↓+2NaCl(相关化学方程式你认为有几个就写几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小明结合实际现象进行判断,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