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图甲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白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知识回忆】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2).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装置必须改进,改进后的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比较,优点是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现象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反思与评价】有同学指出图乙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丙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缓冲作用,防止胶塞冲出.
【拓展与迁移】待a试管冷却后,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并取下橡皮塞,发现有水进入试管,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接近试管容积的$\frac{1}{5}$.

分析 【知识回忆】根据白磷燃烧的反应物、生成物、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讨论】可从资料中查阅的五氧化二磷的性质得知,它有毒,所以要从防止污染的角度来分析根据气球的弹性较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可得到实验现象的原理;
【改进与实验】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可得到实验现象的原理;
【反思与评价】在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的压强会变化,分析可得出装置中气球的作用.
【拓展与迁移】考虑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分析.

解答 解:【知识回忆】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交流与讨论】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故填: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改进与实验】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所以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会燃烧,它的温度即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故填:①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和氧气接触;②和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
【反思与评价】在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的压强会变化,所以图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被冲开;故填:缓冲作用,防止胶塞冲出;
【拓展与迁移】待a试管冷却后,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并取下橡皮塞,发现有水进入试管,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接近试管容积的$\frac{1}{5}$.
故答案为:
【知识回忆】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交流与讨论】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改进与实验】

现象解释
热水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反思与评价】缓冲作用,防止胶塞冲出.
【拓展与迁移】$\frac{1}{5}$.

点评 熟练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即是: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物质就可以燃烧;同时对于装置优越性的改进一般要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性,气密性良好,反应易操控,环境保护等方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大多数金属是人类从矿石中提取的.如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反应来炼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举出两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措施①刷漆;  ②涂油.
(3)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
(4)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所以保护金属资源尤为重要.你认为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答一条)防止金属制品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化学小组的同学做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后,想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什么?
[查阅资料](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在上述反应中,若二氧化碳过量,能发生如下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
[猜想与假设]小明做出如下猜想:①含有NaOH和 Na2CO3;②含有Na2CO3和NaHCO3
[实验探究]为确定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项探究活动.
(1)对相关物质性质的研究.
NaHCO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无明显变化产生气泡
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现象I
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上表中现象I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Ca(OH)2 ═NaOH+CaCO3↓.
(2)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为确认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反应后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有沉淀产生
将步骤①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并将滤渣分成两部分.
向其中一份步骤②所得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原溶液中含有Na2CO3
取另一份步骤②所得固体,溶于水,然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猜想1正确
[反思与评价](1)若想直接证明小明的另一个猜想不正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应加做的实验是取实验步骤②所得的滤液适量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证明小明的猜想②不正确.
(2)小伟提出,小明的猜想不完全,反应后溶液的组成还可能是A只有碳酸钠、B只有碳酸氢钠(有几种写几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  )
A.碳海绵易溶解于水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
C.碳海绵有吸附作用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2)在家庭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将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实验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种用图一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二氧化碳或氧气,验满方法为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或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2)图二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气体不支持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3)图三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时瓶中装的试剂是澄清的石灰水(写名称),二氧化碳从a(填字母编号)管口通入.
(4)图四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变黑,反应的方程式是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装置后面气球的作用收集多余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同学们在复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结束后,同学讲A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和B、C实验后的废液都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是无色,则B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氯化氢.
(2)废液缸中溶质的成分可能为(酚酞不写)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只用一种试剂确定废液缸中溶质的成分,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要增大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采用的方法是(  )
A.加更大浓度的硝酸钾溶液B.降低温度
C.加硝酸钾固体D.蒸发溶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食物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易腐败变质,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学习小组对月饼包装袋内一个细孔泡沫塑料袋产生了兴趣,下面是学习小组的探究过程:
(1)上网查阅包装袋内是纯度较高的铁粉,可以做“干燥剂”使食物保存较长的时间,主要吸收空气中的两种物质是食物保鲜所以也称“双吸剂”,吸收的物质指的是O2和H2O(写化学式)
(2)用铁粉而不用铁块作“双吸剂”的理由是增大与氧气、水分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探究“双吸剂”是否失效,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问题与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
双吸剂是否失效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结论:双吸剂没有失效,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