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名“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 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定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操作二的名称是过滤.
(2)固体A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钙,理由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3)通过固体A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小明认为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但小军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合理,其理由可能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4)溶液B成分的探究.
【查阅资料】
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②BaCI2溶液呈中性.
【猜想】
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 ②Na2CO3; 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和NaOH
【进行实验】
小明、小军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小明: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溶液B中的溶质是Na2CO3
小红:认真分析上述二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B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溶液B中是否含NaOH,她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猜想③正确
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尽溶液B中的碳酸钠,避免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
【实验分析】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BD(填序号).
A.一定有NaOH   B.一定有Na2CO3    C.一定有CaO    D.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

分析 本题能使同学们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实验分析可知: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定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操作二的名称是过滤,过滤是把液体和不溶性固体分开的一种方法;固体A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钙,理由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通过固体A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小明认为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但小军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合理,其理由:可能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猜想: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 ②Na2CO3; 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和NaOH;进行实验中,实验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猜想③正确;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尽溶液B中的碳酸钠,避免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实验分析中,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一定有Na2CO3、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

解答 解:(1)通过实验分析可知: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定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操作二的名称是过滤,过滤是把液体和不溶性固体分开的一种方法;故答案为:玻璃棒;过滤;
(2)固体A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钙,理由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故答案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3)通过固体A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小明认为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但小军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合理,其理由:可能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故答案为:可能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4)猜想: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 ②Na2CO3; 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和NaOH;进行实验中,实验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猜想③正确;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尽溶液B中的碳酸钠,避免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实验分析中,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一定有Na2CO3、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故答案为:NaOH;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检验并除尽溶液B中的碳酸钠,避免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BD;

点评 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有一固体混合物A,已知其中可能含有Cu(OH)2、Fe2O3、Na2CO3、Ba(NO32、KCl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照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 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Fe2O3、Na2CO3(写化学式)
(2)混合物A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Cu(OH)2、Ba(NO32(写化学式)
(3)气体C的化学式为CO2,沉淀G的化学式为Fe(OH)3
(4)在溶液F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SO42-(写离子符号)
(5)向溶液F中滴加含有少量稀硝酸的氯化钡溶液,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
(6)写出实验①中肯定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变化,变化前后的模拟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D.该反应没有新分子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欲测定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提示: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浓硫酸其有吸水性)

(1)在实验中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要测定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除了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还需要测量的数据是①③(填选项);
①大理石样品的质量  ②浓硫酸实验前后的质量  ③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前后的质量  ④稀盐酸的量分数
(2)实验结果测得 CaCO3的质量分数往往偏小,原因是A、B装置中残存的CO2不能被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充分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将一定质量的铝粉放入含AgNO3、Cu(NO32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锌、银和铜,滤液的颜色为无色,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的现象是无明显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氢铵、氯化钠、无水硫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向烧杯中加人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
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
③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粉末中可能有氯化钠和碳酸钙
B.白色粉末中肯定没有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铵,可能有氯化钠
C.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氯化钡、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和碳酸钙
D.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氢氧化钠和无水硫酸铜,且二者的质量比一定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
A.SO2浓度B.O2浓度C.N2浓度D.H2O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收集
B.
钢铁的腐蚀
C.
电解水实验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占78%的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