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化学式“CO2”表示意义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C.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D.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化学式“CO2”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式“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式“CO2”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式“CO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中注明(请填序号,可多选)反应类型.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反应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AC);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B);
(3)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某市某日下班高峰期某检测站空气质量数据.请你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质量分指数与空气质量浓度(单位mg/m3
项目CONO2O3SO2PM2.5
浓度值0.3390.0000.0280.0070.069
浓度限值4.0000.0000.1600.1500.075
污染等级
(1)从表中可以看出对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项目是PM2.5;
(2)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取暖燃烧大量的煤炭(答一点即可);
(3)可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是改个体取暖为集体供暖(答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某班级的几个兴趣小组用图1中学化学实验常见的实验装置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请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甲小组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BD,其化学方程式是.收集氧气也可用F装置,气体应从  (填“a”或“b”)端管口通入.
(3)乙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二氧化锰在其中起催化作用,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为了测定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量,乙小组还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过程】:称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16.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称得固体质量为11.2g.
【数据处理】: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得到氧气的质量为4.8 g.
②列式计算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反思应用】图2中图象能正确表示上述实验过程的是D.
(4)丙小组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们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放入A装置中,指出A装置的不足之处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将装置改进后,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猜想Ⅲ:反应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Ⅰ和III错误;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用氯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高锰酸钾固体与氯酸钾固体混合加热,则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高锰酸钾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不是,加了高锰酸钾之后,产生氧气速度加快是因为高锰酸钾分解也会产生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65g.
(2)t1℃时,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乙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任写一种).
(3)现有同时含有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提纯乙,可采用的方法是升温
(4)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如图2实验:
图2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CDE(填字母序号,下同).
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C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紫薯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紫薯中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锌、铁、钙、硒等.
(1)紫薯中还缺乏一种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油脂;
(2)紫薯种植需要复合肥.现有硝酸铵、硫酸铵、尿素、硝酸钾几种化肥,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KNO3(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反应后为确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刚好完全反应,她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倒入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2)小霞认为小红的结论不准确,她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一种假设,这种假设是稀盐酸过量;
(3)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小霞的假设是否成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不变红
恰好中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人类发明并使用氟里昂(主要用作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里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图: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O3
(2)总结出臭氧的有关知识:物理性质淡蓝色气体,化学性质强氧化性,用途杀菌消毒
(3)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4)材料l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②,经过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否(“是”或“否).
(5)请提出一个缩小臭氧层空洞的设想:开发新的制冷剂代替氟利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可以除水垢B.炒菜时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C.在篮球架的表面喷漆防锈D.用吸附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