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不可用的试剂是( )
A.稀盐酸B.酚酞试液C.氯化钡溶液D.氢氧化钙溶液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
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气密性;④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
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需区分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
A | 空气和氧气 |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 闻气味 |
B | 硬水和软水 | 观察颜色 | 加明矾搅拌 |
C | 铜丝和铁丝 | 用磁铁吸引 | 观察颜色 |
D | 二氧化碳和氮气 | 澄清石灰水 | 燃着的木条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30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1gH2 , 则这种混合物的可能组成是( )
A.Mg和Al
B.Fe和Zn
C.Fe和Mg
D.Fe和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班学生分三组分别做了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老师取两份等质量的丙废液,分别与甲、乙废液混合,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请填空:
(1)甲废液与乙废液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不同的是(用化学式填空,下同)
(2)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 .
(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未发现其他明显现象.由此推测出,丙废液溶质的成分是 , 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碳循环”也是自然界重要的循环,根据所学完成下题:
(1)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种物质的分子类似足球状,这种物质的化学式为 , 它们都属于(选填“有机物”、“无机物”或“单质”)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 和天然气,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 , 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这层白色固体是怎样形成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石灰水用完以后,如何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4)在 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丙认真填写空格.
(1)【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变瘪,B中;
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你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B实验后的溶液加入 |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反思拓展】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序号),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F装置,观察到现象为 .
(3)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氯化铵晶体和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选取上述(填字母)作为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收集氨气只能选用的装置为(填字母),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 ()反应.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氧气 ,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