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2)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降到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无晶体析出的是C.
(3)为使B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全部析出,可采用蒸发结晶方法.

分析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晶体粉末的情况;
蒸发溶液可以达到晶体.

解答 解:(1)t℃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故填:A>B>C.
(2)从t℃降到0℃时,A的溶解度差最大,因此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降到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因为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无晶体析出的是C.
故填:A;C.
(3)为使B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全部析出,可采用蒸发结晶方法.
故填:蒸发.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氯离子对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使用现象对比结论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①A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②B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③C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证实氧化膜对反应的影响.
(5)请仔细观察如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在溶液中,铝比铜活泼,每2个铝原子失去6个电子,变成2个铝离子,每3个铜离子得到6个电子变成3个铜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实验过程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
探究分子运动
B.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浓硫酸的腐蚀性
D.
海水晒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大豆榨油B.海水晒盐C.煤炭炼焦D.石油分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酸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胃液中有助于消化的酸是盐酸.
(2)浓硫酸常用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主要是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3)由①CuO+H2SO4═CuSO4+H2O,②K2O+2HNO3═2KNO3+N2O,③Fe2O3+6HCl═2FeCl3+3H2O推断,常温下,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规律是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b→d→c. (NaOH能与CO2反应)
(2)实验开始时,应先通CO再加热 (填“先加热再通CO”或“先通CO再加热”),目的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从C、H、O、K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合物(各写一个)
物质类别氧化物
化学式H2O(合理即可)H2CO3(合理即可)KOHK2CO3(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C装置(包含氢氧化钠固体)的总质量.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为了保证纯碱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其操作是逐滴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2)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0.
(3)补充D装置装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管(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
【交流与表述】
(4)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AB装置中残留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未被C中的氢氧化钠吸收.
(5)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A装置连接(A装置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慢鼓入足量空气.
①反应前,断开B、C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AB装置中原有的空气;
②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残留在AB装置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③在A装置中的反应发生时,开关R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避免图1装置吸收反应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气体.
【数据处理】
(6)称得的纯碱样品质量为10.8g,实验前、后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75.2g和79.6g,纯碱的纯度为98.1%(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反思与评价】
(7)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稀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被C装置吸收,影响实验测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面是碘和高锰酸钾溶解性比较实验,从实验中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碘在汽油中聚成碘分子集团
B.高锰酸钾在水中分散成看不见的微粒
C.同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D.不同种物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