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
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 ;
请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1)酒精灯 (2)C
(3)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产生误差
(4)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
试题分析:(1) 常见仪器的识记
(2) 装置E属于“万能瓶”,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氧气应从c 口通入
(3) 装置C有一个带孔的塑料隔板,这样能实现固液分离,所以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即要发生反应,把活塞打开,固体和液体接触,反应发生,不要反应,关闭活塞,产生的气体排不出来,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要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产生误差
(4)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考点:常见仪器的识记,气体的收集,实验装置的优劣比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苏省丹阳市、句容市九年级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6分)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气态单质,丙为固态单质;A、B、C均为氧化物, 常温下B为液态。化合物D的水溶液呈浅绿色。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X ;
(2)指出反应④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举一例说明);
(3)将A、C两种氧化物区别开来,可使用的一种溶液为 (填名称);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 。
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苏省东台市九年级中考调研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九年级中考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九年级中考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明同学参加盐城市2014年中考化学实验考查,来到实验室,发现实验桌上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他抽到的实验考签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苏淮安市洪泽县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3分)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属化学用语。以下内容请你用最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
(3)钙离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苏淮安市洪泽县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eO3,则亚硒酸钠中的硒元素(Se)的化合价为 ( )
A.+1 B.+2 C.+4 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苏江阴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 | 先加足量水,然后过滤 |
B | 除去CO2中少量HCl气体 |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C |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 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 |
D |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广西南宁市毕业班学业水平测试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分)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个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 。
(3)丙同学: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 溶液,然后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得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