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利用如图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所看到的现象:红色变成黑色,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2%,请分析该实验出现的误差的原因是注射器的活塞摩擦力较大;注射器的分度值较大(举例一种)

分析 根据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很多,例如药品是否足量,装置是否漏气,仪器是否精确等解答.

解答 解: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加热时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注射器的活塞摩擦力较大,注射器的分度值较大,装置漏气等,都能够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红色变成黑色; 注射器的活塞摩擦力较大;注射器的分度值较大.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该实验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重点是明确该实验的原理、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其在分离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方面的重大贡献.
(1)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某同学构建了如图所示的青蒿素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则图中B表示的是氧元素.
(2)青蒿素易溶于氯仿、丙酮,可溶于乙醇、乙醚,几乎不溶于水.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的性质(或种类)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要证明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
A.Zn、CuSO4溶液、AgNO3溶液B.Cu、Zn、AgNO3溶液
C.Ag、ZnSO4溶液、CuSO4溶液D.Zn、Ag、Cu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人体中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牛奶是含钙丰富又易吸收的理想食品,根据如图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

(1)羟基磷酸钙晶体中氧和氢原子个数比是13:1
(2)已知羟基磷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则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列式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上述牛奶中,每盒至少含钙元素0.3克,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克钙,且这些钙有50%来自牛奶,则在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这样的牛奶1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为证明由三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粉末中,Fe和Cu的存在并测定其中Al的质量分数,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了下列的实验探究.查阅资料得: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H2O+2NaOH=2NaAlO2+3H2↑),Fe和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I.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有气泡产生仅除去铝
II.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含有铁
III.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多次洗涤剩余固体剩余固体
呈紫红色
证明含有铜
(1)请完成证明金属粉末中存在Fe和Cu的实验设计:
(2)为探究该金属粉末中Al的质量分数,取20g该金属粉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该金属粉末中Al的质量分数为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在学习中要不断总结,归纳发现规律,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标准状况下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和实验室收集方法如下表,通过比较找出规律:
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标况下密度(g/L)    收集方法[]
空气291.293排水集气法
氧气321.429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441.964向上排空气法
氢气20.089向下排空气法
(1)从“相对分子质量”和“标况下密度”两列,可归纳出:一般来说,气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标准状况下的密度越大;
(2)实验室制取的氨气(化学式为NH3),可推测知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育华学校初二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杂质中不含钙元素)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50 g    12 g    157.6 g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反应中生成氯化钙多少克?
(3)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泡菜在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具有致癌作用.某校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们为探究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高峰期的时期.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1、2、3只容积相同的泡菜坛,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蔬菜;②再在坛中加满经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③封坛前分别测量各坛中溶液的亚硝酸盐含量;④封坛,并置于15~20℃环境中;⑤以后每隔4天测量一次,直至泡菜腌熟能够食用为止,周期约为16天.所得数据如下表所列:
亚硝酸盐含量(mg/kg)封坛前第4天第8天第12天第16天
1号坛0.150.60.20.10.1
2号坛 0.150.20.10.050.05
3号坛0.150.70.60.20.2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要同时同方法处理3只坛的目的是减小误差,使结论更可靠.
(2)实验中3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可能的原因有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3)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写出该探究的一条合理结论:各坛中溶液的亚硝酸盐含量和腌制时间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重庆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B)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