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二氧化碳是实验室经常制备的一种气体,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那么,二氧化碳能否用排水法收集?某小组同学对该气体做了如下探究:
资料: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的pH约为5.6;

【设计实验】
(1)实验一:图1中滴加稀盐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待生成的二氧化碳将锥形瓶中空气排尽时,连接a和b.检验锥形瓶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导管处,若木条熄灭则空气已经排尽.
(2)实验二:待乙瓶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关闭乙瓶左、右的弹簧夹;测得丙瓶中溶液的pH=6.5;充分震荡乙瓶后,测得其溶液的pH=5.6.分析可知,丙瓶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乙瓶中液体的体积.实验中,甲瓶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若没有该装置,则乙瓶中测出的溶液pH 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3)实验三:图3是用二氧化碳检测仪测得的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关系图,由实验一、二、三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能(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时,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措施是升高水温.(写一条即可)

分析 (1)实验一: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实验二:根据溶液的pH来分析;
(3)实验三: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结合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和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借助于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来分析.

解答 解:(1)实验一:图1中滴加稀盐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检验锥形瓶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导管处,若木条熄灭则空气已经排尽.
(2)实验二:乙瓶内液体的pH小于丙瓶的pH,pH越小,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盐酸会会发出少量的氯化氢气体,甲瓶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将其吸收,如不吸收,会导致乙瓶内的液体酸性增强,pH偏小;
(3)实验三:由实验一、二、三分析,二氧化碳能采用排水法进行收集,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措施可以是升高水温或事先制成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故答案是:(1)实验一:分液漏斗;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导管处,若木条熄灭则空气已经排尽.(2)实验二:小于;吸收氯化氢气体;偏小;(3)实验三:能;升高水温.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溶液的酸碱性等,综合性比较强.要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理解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为验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将它们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不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再把X投入Y的硝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Y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Y>X>ZB.X>Y>ZC.Y>Z>XD.Z>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NaCl(CaCl2)--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取滤液,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
B.CO2 (H2)--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和浓硫酸
C.NaNO3溶液(KCl)--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D.CuO (C)--加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的氧化剂、漂白剂,该物质中Cl的化合价为(  )
A.-1B.+1C.+3D.+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不与酸反应,高温也不分解),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将所得固体与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得到10g滤渣和一定质量的中性溶液,则原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A.80.0%B.83.8%C.74.4%D.92.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各种金属材料中铜是人类应用比较广泛的金属之一,某学习小组欲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知:(1)碱石灰可以吸收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2)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实验步骤:①连接好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装入药品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滴加入稀盐酸 ⑤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 ⑥D中黑色固体完全变成红色,停止加热,待D中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⑦数据处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②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如下图,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效果良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A.
选项ABCD
现象放大图
(2)若使制取氢气是装置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下列装置可选用的是BC.

(3)B装置中水的作用吸收盐酸挥发的氯化氢气体,C装置的作用干燥氢气
(4)已知:CuO样品质量为m1克,E中增重为m2克,D中反应后固体质量为m3克,实际参加反应氢气的质量为m4克,试用m1,m2列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frac{{18m}_{1}}{{m}_{2}}$-16,若无F装置,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5)请你评价实验有什么不妥之处,并说明原因无法判断氧化铜完全反应.
(6)利用A装置,加入其他药品,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氢气或二氧化碳(填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朝核危机”引起全球瞩目,铀浓缩技术是国际社会禁止扩散的敏感技术.如图是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
A.一个铀原子的核内有92个质子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8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消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H)2,是一种常用的廉价消毒剂.下列关于消石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消石灰的水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时溶液变蓝色
B.Ca(OH)2的化学式量是74
C.消石灰需要密封保存
D.由生石灰和水反应制得消石灰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将A、B、C各ag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A(填字母).
(2)t3℃时,取B、C的两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一定不会出现的是c.
a.有B晶体析出        b.加入C,可继续溶解
c.B溶液的浓度小于C溶液
(3)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