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D.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雾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分析;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分析;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分析;
D、根据浓盐酸易挥发分析.

解答 解:A、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所以把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故A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结论不是现象,故B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故C正确;
D、由于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所以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雾,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到河流中,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C.开发和利用各种清洁能源,对化石燃料综合利用
D.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或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铁锈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金属铝较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实验室配制100g 10%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酒精灯B.托盘天平C.胶头滴管D.烧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铁丝剧烈燃烧
B.
蜡烛逐渐熄灭
C.
酚酞溶液变红
D.
冷却后b端略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倾倒液体
C.
检验装置气密性
D.
给液体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甲和乙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试管口向下倾斜可防止生成的水倒流,也有利于将试管内的空气完全排出
B.乙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再通入气体,以防止发生爆炸
D.甲、乙两实验中,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时丙(选填“甲”、“乙”或“丙”)变为不饱和溶液,甲中混有少量的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提纯甲;
(3)t1℃时,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甲溶质或蒸发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
(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
①列车途径“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O+CO2=2NaHCO3
(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
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3号站”的对应物质为氢氧化钙(写一种);
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写一个);
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CuO(写一种物质化学式),“稀盐酸”列车能走完全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