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同学们利用假日去参观博物馆,发现一些青铜器(铜、锡合金)表面呈绿色。老师告诉他们,这是铜器长期暴路在空气中生成了铜锈的结果。为了弄清这种绿色铜锈的元素组成,回来后,他们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铜锈俗称铜绿,受热易分解。

2)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化学式为CuSO4,遇水变蓝,通常实验用作证明有无水分存在。

[实验设计1]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

3)固定、连接仪器;盛有铜绿的试管应_____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

5)停止加热。

[实验现象]1B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证明铜绿受热生成了水。

2C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加热一会儿后,A试管中观察到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呢?他们进一步进行探究:

[实验设计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A中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

黑色固体消失,_____

黑色固体是氧化铜

[实验结论]铜绿中含有_____元素。

[交流与反思]BC装置能否互换位置,请说明原因:_____

【答案】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粉末由白色变为蓝色 稀盐酸(或稀硫酸)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铜、氧、氢、碳 不能,BC互换位置就不能证明有水生成,进而不能证明铜绿中含有氢元素

【解析】

[实验步骤]3)铜绿是一种固体物质,给固体加热时,为防止水分倒流引起试管受热不匀发生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填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实验现象]1)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遇水会变蓝,如果铜绿受热生成了水,观察到的现象是粉末由白色变为蓝色,故填粉末由白色变为蓝色;

2C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的反应是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CO2=CaCO3+H2O

[实验设计2]由实验结论可知,该黑色固体为氧化铜,氧化铜能与酸反应生成铜盐和水,所以可以取适量的黑色固体,然后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故填稀盐酸(或稀硫酸);

氧化铜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后生成氯化铜或硫酸铜,氯化铜与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均呈蓝色,故填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铜绿反应后的气体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生成水,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表明铜绿中含有氢元素与氧元素,反应后生成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说明铜绿中含有碳元素,生成的黑色固体为氧化铜,还说明铜绿中含有铜元素,即铜绿中含有铜、氧、氢、碳四种元素,故填铜、氧、氢、碳。

[交流与反思] 如果BC装置互换位置,观察到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然后从 C导出的气体中会含有水分,这些水分也能使B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而无法确定铜绿反应是否生成了水,进而无法判断铜绿中是否含有氢元素,所装置BC的位置不能互换,故填不能,BC互换位置就不能证明有水生成,进而不能证明铜绿中含有氢元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所示。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 填写字母序号)

A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

D 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用二氧化氯消毒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高浓度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粘膜的损伤。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所以只有依靠现场制备。工业上用稍潮湿的氯酸钾(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所以制备和运输成本很高,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____________等方面内容。

2)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制备二氧化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写完全:

2KClO3 + 2H2C2O42ClO2+ 2CO2 + K2C2O4 + __________

(4)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t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在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填“a”“b”)。

2M点的含义_____

3)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

4)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操作最简单的组合为(  )

A.①③④

B.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尿素,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式为CO(NH2)2,它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化学肥料。尿素是蛋白质在体内代谢的产物。早在17371785年,德国医生博哈夫和法国实验员鲁埃分别通过蒸发尿液获得了尿素。尿素在土壤中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而具有相同服效的硫酸铵化肥,如果长期施用,就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化肥的分类,尿素属于__________(填“氮”“磷”“钾”或“复合”)肥。

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计算式即可)。

3)蒸发尿液可获取尿素,由此可以推断尿素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4)尿素转化为碳酸氢铵,该转化属于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蛋白质在体内代谢产物之一为尿素

b 尿素施用在土壤中,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

c 尿素、碳酸氯铵、碳酸铵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d 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施用,可提高肥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实验是我们应用化学知识、拓展化学思维和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认真分析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蜡烛燃烧会生成炭黑

C.验证分子分裂成原子并能重组的本质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在图一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试管②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

B.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C.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

D.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

(3)乙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无其他现象。则试管④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_____(写化学式)。

(4)将乙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写化学式,下同)

②滤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_____

步骤2:静置,向上层清夜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5)在上述(4)的实验探究中,步骤1中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表示将一定量的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

B.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 Cu(OH)2 CuO 固体

C.表示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D.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铝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