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就是二氧化碳
B.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C.原子或分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或分子
D.某物质经分解反应后有二氧化硫生成,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硫、氧元素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中考题原创:空气污染防治路线图 题型:填空题
防治空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
近年来,一些城市空气中出现可吸入悬浮颗粒物与雾形成“雾霾”天气。粒径不大于2.5u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PM2.5)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
(1)下列行为可能会导致“雾霾”加重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燃煤脱硫 b.植树造林
c.静电除尘 d.燃放鞭炮
(2)为了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2及CxHy的排放意义重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利用氨气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
②随“空/燃比”增大,CO和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广东省河源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列微观示意图表示,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中考题原创:解读新法律法规 确保食品和生命安全 题型:填空题
按照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禁止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等强氧化剂。则回答:
(1)过氧化苯甲酰用作面粉增白剂的化学机理是在面粉中水和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释放出活性氧来_____(填“氧化”、“还原”、“催化”或“乳化”)面粉中极少量的有色物质达到使面粉增白的目的,同时生成的苯甲酸,还能对面粉起到得作用是_____。
(2)若超量使用面粉增白剂,会破坏面粉中的营养成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则过氧化苯甲酰___(是否)属于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我们在选购优质面粉制作的好馒头,应该要注意哪些方面来保证食品卫生安全:____。
(3)过氧化苯甲酰中含有微量的砷和铅,欧盟成员国从1997年就禁止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这里的砷和铅属于人体中的____(填序号)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外国语学校中考模拟(线上)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实验室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制取气体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⑤的名称: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需要选择图 1 中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
(3)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若用装置⑩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导管进入。要想获得干燥的氢气,可将气体通过装有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的洗气瓶。
(4)图2为制备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其中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外国语学校中考模拟(线上)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打磨过的铝片一端有一块凝固的石蜡,用酒精灯加热另一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并轻提一下灯帽
B.加热铝片时发现石蜡熔化,说明铝片有导电性
C.加热后铝片不再光亮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铝
D.用坩埚钳代替镊子进行实验更好、更安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外国语学校中考模拟(线上)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高梁酿造食醋 B.焚烧垃圾发电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石墨制成人造金刚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情调研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复合肥能提供几种养分,给农作物以“全面呵护”。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硫酸钾[K2SO4] B.磷酸二氢铵[NH4H2PO4]
C.尿素[CO(NH2)2] D.硝酸铵[NH4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