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将16.8gNaHCO3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13.7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剩余固体为混合物
B.剩余固体中钠元素的为4.6g
C.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3.1g
D.加热前后的固体分别与相同浓度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质量相等

分析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 解:设反应的碳酸氢钠质量为x,生成碳酸钠质量为y,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和为:16.8g-13.7g=3.1g,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固体质量差量
168                  106                          168-106=62
x                       y                                3.1g
$\frac{168}{x}$=$\frac{106}{y}$=$\frac{62}{3.1g}$,
x=8.4g,y=5.3g,
A、由计算可知,反应的碳酸氢钠质量是8.4g,因此剩余固体为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因为钠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固体中,因此剩余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6.8g×$\frac{23}{84}$×100%=4.6g,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和是3.1g,因此反应生成CO2的质量小于3.1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可知,加热前后的固体分别与相同浓度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质量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使用钢丝球洗刷铝制品
B.用白醋除水壶中的水垢
C.食品袋里充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用燃烧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混有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称取5g样品,加入27g水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稀盐酸,同时测定溶液的pH.当pH=7时,刚好用去10%的稀盐酸36.5g.计算:
(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请完成下列空格:
A.现有H、C、O、S、Cu、Ca六种元素,请从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要求的物质并填空:
(1)甲为碳不充分燃烧的生成物,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CO,
(2)乙为红色金属单质,写出其符号并标出化合价$\stackrel{0}{Cu}$,
(3)丙俗称熟石灰,其溶于水电离出的阴离子符号是OH-
(4)丁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SO2
B.在“a.活性炭、b.明矾、c.碳酸钙、d.不锈钢、e.聚氯乙烯、f.硝酸钾”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其字母代号填空.
(5)用于制造医疗器械、炊具的是d;    (6)用作除臭剂的是a;
(7)农业上常用作复合肥的是f;        (8)用作补钙的盐是c;
(9)可形成“白色污染”的是e;        (10)净化水时可作絮凝剂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和丁为氧化物,一定条件下可相互反应
B.反应生成丙和丁的个数比为1:1
C.甲为有机物,其中C和N元素质量比为3:7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Ba(NO32、NaCl、CaCO3、NaOH、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样,溶于足量水中,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沉淀B
(2)取沉淀B,加入过量稀HNO3,沉淀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同时得到蓝色溶液.则此固体中一定无Ba(NO32,请写出得到蓝色溶液化学方程式Cu(OH)2+2HNO3=Cu(NO32+2H2O.
(3)取无色溶液A,测得pH>7,由(1)(2)(3)可知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NaOH和Na2SO4
(4)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另取少量溶液A,先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后,再滴加AgNO3溶液,根据现象即可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混合物:海水、空气、冰水混合物B.合成材料:橡胶、塑料、合金
C.氧化物:一氧化碳、葡萄糖、氧化铜D.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并结合如图1仪器回答问题:

(1)实验室选取d、e、i、j、k五种仪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中还缺少的仪器是铁架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实验中发现j中水变红,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棉花团.
(2)若用a、h、e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3)小明同学在实验室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组装发生装置除选用了仪器b、g 外,还需选择上述仪器中的长颈漏斗(写名称),其作用是方便加液体药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溶液不变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4)小王和小李两位同学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
①小王先关闭b,打开a、c、d,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缓慢滴入,A中缓慢出现气泡,B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②小李认为若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接下来的操作是关闭c、d,打开a、b,B中液体压入C中,
此时观察到C装置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分类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A.单质:金刚石、液氧、铜粉
B.氧化物:生石灰、酒精、干冰
C.复合肥:硝酸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
D.化石燃料:煤、石油、沼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