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用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2H2O]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
(2)写出FeCl2溶液通入Cl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方法1若不通入O2反应将不会发生,原因是____。
(4)通常选方法1而不选方法2的理由是____。
【答案】过滤 2FeCl2+Cl2=2FeCl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是位于氢之后的,与稀硫酸不反应 方法1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气体,方法2会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
【解析】
(1)根据过滤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FeCl2溶液与Cl2的反应生成了FeCl3溶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铜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4)根据铜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有毒能污染空气分析。
(1)由反应的流程图可知,操作a是用来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方法,操作名称是过滤;
(2)由题意可知,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Cl2+Cl2=2FeCl3;
(3)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铜排在H后面,与硫酸不反应;所以方法1若不通入O2反应将不会发生的原因是: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铜是位于氢之后的,与稀硫酸不反应;
(4)通常选方法1而不选方法2的理由是:方法1是铜和氧气和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和水,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气体,由题给信息可知方法2会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
故答为:(1)过滤;
(2)2FeCl2+Cl2=2FeCl3;
(3)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铜是位于氢之后的,与稀硫酸不反应;
(4)方法1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气体,方法2会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海水中除氯化钠外,还有氯化镁、氯化钙,为了除去杂质进行如图操作。
(1)上述操作中的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填化学式);
(2)滤液中加入盐酸到_____时停止;
(3)加入Ca(OH)2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有两种分子参加反应,且个数比为1:1
C. 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
D. 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查阅资料中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最低氧含量数据如表:
请结合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可燃物名称 | 蜡烛 | 木炭 | 棉花 | 红磷 | 白磷 |
最低氧含量/% | 16 | 14 | 8 | 8.8 | 3.2 |
(1)图1为教材中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图:请写出集气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结合数据,你认为红磷适合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吗?你的理由是:______。但实验过程中又确实看到进来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容积的.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2)图2是拉瓦锡的实验装置,回看拉瓦锡的实验选择汞的优点有:______(不定项选择)
A.实验过程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后又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3)请你结合数据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密闭装置内红磷熄灭后的空气中还有氧气,写出操作步骤和现象:______。
(4)已知当氧气浓度为10%﹣14%时,人仍有意识,但会出现判断失误,且本身不察觉。当氧气浓度为6%﹣8%时,人会呼吸停止,并在68分钟内死亡。所以为进入某储藏蔬菜的地窖,一般都会进行灯火实验,结合数据分析使用蜡烛做灯火实验可靠吗?并说明理由: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符号填空。
(1)3个氢分子_______ (2)镁元素_______
(3)硝酸根离子_______ (4)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 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乙固体
C. t1℃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为20%
D. t2℃时,将14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2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相应实验的是
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②向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③一定温度时,将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
④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与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A. ②①B. ③④C. ②④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都升温10℃后,M、N点均向右平移
B. 加水稀释(假设温度都不变)时,M、N点均向下移
C. 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D. 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点左平移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的过程中,发现了如图甲所示的一瓶固体药品,其标签有部分残缺,经询问老师,得知该药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物质。
(1)实验一:探究瓶中药品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根据残留的标签内容,小红认为瓶中药品可能是NaHCO3、Na2CO3、NaCl、Na2SO4、NaNO3中的一种,小明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已知所有可能的物质中,只有小明猜测的物质和NaHCO3、Na,CO,的水溶液显碱性。
(2)(进行实验)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①取少量待测药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溶解,向其中加入酚酞溶液 | 溶液显红色 | 瓶内药品不可能是 |
②向实验①的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___ | 有气泡产生 | 瓶内药品是NaHCO3或Na2CO3 |
(3)为进一步确定瓶内药品是NaHCO3还是Na2CO3同学们按照老师的建议利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片刻后观察到试管口有水滴,于是确定瓶中药品是NaHCO3,排除Na2CO3的理由是________。
(4)实验二:探究NaHCO3受热后的生成物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水、一氧化碳和一种盐:②碳酸氢盐均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等碱反应会产生难溶物。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取图20乙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少量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 ________ | 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的盐是碳酸钠 |
小明对实验结果产生了质疑,他的理由是________。他按图20丙所示方案进行实验,最终得出“NaHCO3受热后生成的盐是碳酸钠”的结论。请写出加入试剂X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