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如图是某品牌牙膏的部分成分表,学习小组对其中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过氧化物产生了兴趣,对该牙膏展开探究.(已知牙膏中不含其它碳酸盐,不考虑牙膏中其它物质对本实验的影响且每次反应均认为是完全反应.
品名XXX亮白洁净牙膏
成分碳酸氢钠、PEG-8\PEG-116共聚物、碳酸钠过氧化物
【实验目的】
(1)验证该牙膏中含有碳酸氢钠和碳酸钠过氧化物.
(2)测定牙膏中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资料卡片】
(1)碳酸钠过氧化物学名过氧碳酸钠,化学式:Na2CO4,白色晶体.在水中能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能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
(2)常温下,氧气和二氧化碳密度可分别用ρO2、ρCO2表示.
【实验原理】
(1)通过是否有氧气生成来检测过氧碳酸钠.
(2)取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分别测出二氧化碳质量M1和氧气的质量M2,M1和M2关系满足$\frac{{M}_{1}}{{M}_{2}}>\frac{11}{4}$即证明含有碳酸氢钠.
(3)通过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
【实验探究】
(1)先取部分样品于试管中,再依次加入二氧化锰和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
(2)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ABCD,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K2,向D装置中加水,调节两边液面相平,关闭K2,改变水准管高度,如D两边有稳定液面高度差,则气密性良好).

(3)在分液漏斗中均装入50mL足量的稀盐酸,称取质量为M牙膏样品放入A锥形瓶,B、C容器中分别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试剂.D量气管液面调节至“0”刻读处.(以下实验中始终保持D装置两边液面相平)
(4)打开活塞K1,待盐酸全部滴入锥形瓶后关闭K1.等装置A中不再产生气泡时,读数为V1
(5)打开活塞K2,待盐酸全部滴入锥形瓶后关闭K2.等装置B中不再产生气泡时,读数为V2
【数据处理】
(1)产生二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可用字母表示):(V2-V1-50mL)•ρCO2/V1•ρO2
(2)如用装置E代替装置D,收集气体的量将偏小.(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实验结论】
(1)该牙膏中含有碳酸氢钠和碳酸钠过氧化物.
(2)由具体数据计算所得牙膏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约为65%.

分析 【实验原理】(2)根据“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可知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88:32=11:4,故可推测取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分别测出二氧化碳质量M1和氧气的质量M2,M1和M2关系.
【实验探究】
(1)根据资料过氧碳酸钠“在水中能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证明生成氧气,推测加入二氧化锰和水.
(2)了解图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3)考虑浓硫酸的干燥作用;
【数据处理】
(1)根据【实验探究】中的数据,推测产生二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
(2)如用装置E代替装置D,收集气体的量将偏小.
【实验结论】
(1)该牙膏中含有碳酸氢钠和碳酸钠过氧化物.
(2)由具体数据计算所得牙膏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约为65%.

解答 解:【实验原理】(2)根据“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可知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88:32=11:4,故可推测取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分别测出二氧化碳质量M1和氧气的质量M2,M1和M2关系满足 $\frac{{M}_{1}}{{M}_{2}}>\frac{11}{4}$即证明含有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
(1)根据资料过氧碳酸钠“在水中能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证明生成氧气,则推测加入二氧化锰和 水,即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
(2)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ABCD,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K2,向D装置中加水,调节两边液面相平,关闭K2,改变水准管高度,如D两边有稳定液面高度差,则气密性良好).
【数据处理】
(1)根据【实验探究】中的数据,打开活塞K1,待盐酸全部滴入锥形瓶后关闭K1.等装置A中不再产生气泡时,读数为V1;打开活塞K2,待盐酸全部滴入锥形瓶后关闭K2.等装置B中不再产生气泡时,读数为V2;故产生二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V2-V1-50mL)•ρCO2/V1•ρO2
(2)如用装置E代替装置D,减少了导管中的气体,故收集气体的量将偏小.
故答案为:
【实验原理】$\frac{{M}_{1}}{{M}_{2}}>\frac{11}{4}$
【实验探究】(1)二氧化锰;水;(2)关闭K2,改变水准管高度,如D两边有稳定液面高度差.(合理即可);(3)浓硫酸
【数据处理】(V2-V1-50mL)•ρCO2/V1•ρO2; 偏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的实验探究方法,实验过程分析判断,实验基本操作的应用,主要是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曾经有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在南京失而复得,铱原子核由77个质子和115个中子构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Mg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然后,向滤渣N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和 Mg2+B.滤液M的颜色为浅绿色
C.滤渣N中一定没有MgD.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8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浓盐酸加水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
A.280克B.100克C.80克D.200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汽车尾气大量排放是造成“穹顶之下,雾霾围城”的重要原因,用乙醇汽油(90%的纯汽油和10%的乙醇配制成)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是解决方法之一.学习小组对乙醇和汽油的性质和组成展开研究.
【实验探究】
实  验  操  作实  验  现  象实验结论
(1)分别在蒸发皿中倒入2mL汽油和乙醇,闻气味后分别将其点燃,观察现象.汽油气味比酒精更浓.
酒精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汽油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并伴随黑烟.
/
(2)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现象.烧杯内壁均有水雾.汽油和酒精中都含H元素.
(3)分别将内壁涂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汽油和酒精中都含C元素.
【实验结论】乙醇和汽油的主要元素组成相同,乙醇汽油能减少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能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炭黑)的排放.
【总结反思】
(1)甲同学在实验操作(2)时,发现烧杯内壁无水雾,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是烧杯受热时间过长,内壁水雾蒸干.
(2)乙同学认为操作(3)现象并不能得汽油中含有C元素的结论.对此观点你的评价和理由是正确,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还可能是水分蒸发有溶质析出.
(3)实验室一般不用汽油灯(在空酒精灯内装入汽油做成)作为加热工具,从便于实验观察角度看,原因是燃烧产生黑烟造成观察现象困难.从实验安全角度看原因是汽油更易挥发,灯体内有大量汽油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化学用语中的数字“2”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A.2H2B.H2OC.2HD.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造成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A.所取氢氧化钠固体已潮解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被称量物放在右盘上,砝码放在左盘上
C.用量筒量水时,俯视读数
D.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将氢氧化钠直接放在左盘纸上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是舌尖上最不可缺少的味道.下面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1)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氯化钠由Na+、Cl-构成(填微粒符号).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A(填字母序号)有密切的关系;
A.最外层电子数          B.内层电子数        C.质子数
(2)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为OH-、H+、H2O;
(3)图3所示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lO2(填化学式),请标出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Na\stackrel{+3}{Cl}{O}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油脂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玻璃钢、铝合金都是金属材料
D.就地焚烧大量农作物秸秆会加重雾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