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8分)工业上生产电路板及处理废液的工艺流程如下:
(1)操作a是 。
(2)步骤②加入过量铁粉,除能与废液中的FeCl3反应外,还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③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滤渣只剩铜。步骤③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步骤②③所得FeCl2可与一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可循环使用的FeCl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过滤(2)Fe + CuCl2 == Cu + FeCl2
(3)没有气泡冒出 Fe + 2HCl == FeCl2 + H2↑。
(4)2FeCl2+ Cl2==2FeCl3
【解析】
试题分析:操作a能够得到固体所以是过滤;步骤②加入过量铁粉,除能与废液中的FeCl3反应外,还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 CuCl2 == Cu + FeCl2;步骤③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当观察到没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渣只剩铜;步骤③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Fe + 2HCl == FeCl2 + H2↑;步骤②③所得FeCl2可与一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可循环使用的FeCl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Cl2+ Cl2==2FeCl3。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为探究Cu、Al、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两个实验.请分析实验,完成填空.
(1)试管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铝丝表面附着一层________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2)试管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现象明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探究,Cu、Al、A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
B.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相等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化情况(填写“变大”“不变”或“变小”).
(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____;
(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____;
(3)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①硝酸钾、②氯化钠、③硼酸(H3BO3)的溶解度曲线图.由图可知:
(1)当温度为25℃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请用序号作答).
(2)图中P点表示硝酸钾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从图中可得到的有关硼酸溶解度的信息有:硼酸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欲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步骤为:
(1)计算:需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g,水________mL.(水的密度是1g/cm3)
(2)称量: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作称量容器,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应放在________盘.在下表所列的砝码中,选出所需砝码(打“√”表示选用):
砝码/g | 100 | 50 | 20 | 20 | 10 | 5 |
打“√”表示选用 |
并在下列标尺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________(填字母).
(3)溶解: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用________搅拌,使氢氧化钠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
(4)装瓶: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瓶盖并贴上标签,放入试剂柜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及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 | 气球鼓起 | |
②…… | 无明显现象 | |
③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 | |
④向外拉注射器3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步骤①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