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久置的氢氧化钾变质的原因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KOH═K2CO3+H2O.
(2)根据氢氧化钾变质后会生成碳酸钾,只要检验是否含有CO32-,就能判断是否变质了;为证明溶液部分变质,即要证明溶液中既有氢氧化钾又有碳酸钾;由于两物质都能使酚酞变红,因此需要先加入试剂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钾,然后再使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钾的存在.
(3)本题是典型的文字叙述式信息给予题,根据创设的三个问题可知,要解决问题必须弄清制备氢氧化钾的反应过程,结合本题信息,再联想学过的氢氧化钠的制备,可以提炼出其中有效信息,明确其反应过程:①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②灼烧后的固体与水作用:CaO+H2O═Ca(OH)2;③氢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作用:Ca(OH)2+K2CO3═2KOH+CaCO3↓.以上三种反应就是三种基本类型,即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4)根据二氧化碳和超氧化钾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方程式;
(5)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钾的质量,以及氢氧化钾的质量.
解答 解:
(1)久置的氢氧化钾变质的原因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KOH═K2CO3+H2O.
(2)由图象,该学习小组判断KOH样品部分变质,他们的判断依据是加稀盐酸,开始没有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钾反应,氢氧化钾被消耗完,
稀盐酸再与碳酸钾反应,有气泡产生.
鉴别溶液中既有氢氧化钾又含有碳酸钾时,可首先加入氯化钡或氯化钙等盐把溶液中的碳酸钾变成沉淀而除去,而氢氧化钾不与此类物质反应,所以,产生沉淀后进行过滤,向滤液滴加无色酚酞时,滤液变红可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钾;产生的白色沉淀可以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钾;
(3)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属于分解反应,灼烧后的固体与水作用:CaO+H2O═Ca(OH)2,属于化合反应,氢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作用:Ca(OH)2+K2CO3═2KOH+CaCO3↓,属于复分解反应;
在上述过程中,发生化合反应的现象是放热;氢氧化钙与碳酸钾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2KOH+CaCO3↓;
(4)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产物K2CO3和O2,方程式是4KO2+2CO2=2K2CO3+3O2;
(5)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2g;
设样品中K2CO3的质量为x.
K2CO3+2HCl=2KCl+H2O+CO2↑
99 44
x 2.2g
$\frac{99}{x}=\frac{44}{2.2g}$
x=4.95g
l0gKOH样品中未变质的KOH的质量分数=$\frac{10g-4.95g}{10g}×$100%=50.5%
答案:
(1)CO2+2KOH═K2CO3+H2O.
(2)开始没有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钾反应,氢氧化钾被消耗完,稀盐酸再与碳酸钾反应,才有气泡产生;
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溶液中含K2CO3溶液;
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样品溶液中含有KOH;
(3)放热;Ca(OH)2+K2CO3═2KOH+CaCO3↓;
(4)4KO2+2CO2=2K2CO3+3O2;
(5)50.5%.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图象问题的识别能力,近几年中考题中对此类问题的考查越来越多,解题关键还是要看明确图象所表示的意义,综合性较强,易出错.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实验步骤 | 预计现象 | 预计结论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猜想(B)正确 |
先有气泡产生,后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C)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 |
B. | 碱:火碱、纯碱、消石灰 | |
C. | 微量元素:钙、铁、锌、硒 | |
D. | 复合肥:尿素、硝酸钾、磷酸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化合反应 | B. | 分解反应 | C. | 置换反应 | D. | 复分解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a(H2PO4)2 | B. | CO(NH2)2 | C. | NH4H2PO4 | D. | K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