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在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气体压缩成干冰,这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压缩成干冰,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压缩成干冰,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压缩成干冰,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压缩成干冰,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分子体积可以变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是A、B、C、D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可以转化“-”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其中A、C是单质,B、D是氧化物,且A、D均为黑色固体.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O2、DCuO.
(2)A物质的一种用途作燃料.
(3)反应A-D的现象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4)写出反应A-B的化学方程式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
的干燥棉球.实验现象是: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由此可得出CO2的相关性质有B
A.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能与水反应
C.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D.密度比空气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解度:甲>乙
B.t1℃时,甲、乙两物质各25.0g分别加入5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5.0g
C.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D.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同学们对制作糕点常用膨松剂Na2CO3或NaHCO3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20℃8%Na2CO3溶液8%NaHCO3溶液
pH10.68.0
溶解度10℃20℃30℃40℃
Na2CO312.5g21.5g39.7g49.0g
NaHCO38.1g9.6g11.1g12.7g
【探究一】NaHCO3和Na2CO3性质差异的探究
(1)现有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
酸碱性: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显蓝色;
酸碱度:NaHCO3溶液<Na2CO3溶液(填“>”或”“<”).
(2)稳定性:按图1,实验中可观察乙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对应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结论: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性强(填“强”或“弱”).
(3)利用溶解度鉴别NaHCO3和Na2CO3: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溶解现象来区分,X可以是下列的A.(选填A、B或C)
A.2g      B.0.96g      C.0.5g
【问题讨论】
(4)实验结束时,应先B(选填A或B).
A.熄灭酒精灯   B.将甲、乙烧杯移开
(5)甲认为探究稳定性实验中,由于受热时两物质温度不同,不能得到(2)中的结论,经对装置设计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得到上述结论,理由是加热时碳酸钠的温度比碳酸氢钠温度高.
【探究二】测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0.0g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图2,夹持装置略)

【问题讨论】
(6)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或二氧化碳);
(7)A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若没有装置E,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会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8)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吸收.
【含量测定】
(9)测得装置D的质量实验前为122.2g,实验后为124.4g,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
【知识拓展】
(10)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以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
C.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25g;
(2)温度升高时溶解度明显增大的是甲;
(3)P点的含义是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当改变有关反应物的相对用量时,下列反应的产物会发生改变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镁在氧气中燃烧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