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的工业烧碱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_____,接着又向烧杯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已知氯化银是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样品中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氯化钠。
(2)丙同学认为除了需要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外,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大家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过滤、洗涤;
②取少量滤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③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由此判断,实验中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样品中无NaCl
B、样品中只有NaOH和Na2CO3
C、样品中无NaOH
D、样品中有Na2CO3、NaOH和NaCl
(4)配制100mL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1.11g/mL),需要质量分数40%的氢氧化钠溶液(1.43g/mL)_________mL,水___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碳酸氢钠或Na2CO3 不一定 CaCO3 D 19.4 83.3
【解析】(1)烧碱是氢氧化钠,变质后可能变为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故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氢钠或Na2CO3;加入硝酸银后有氯化银沉淀生成,可能是由于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反应生成的,故不能确定有氯化钠;
(2)由上面的使用可知,溶液中有碳酸钠,故加入过量的硝酸钙后有碳酸钙沉淀生成;
(3)A、通过上面的实验,不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错误;
B、样品浑浊也有可能有碳酸氢钠,错误;
C、当加入过量的硝酸钙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酚酞,变为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错误;
D、样品中有Na2CO3、NaOH和NaCl,正确;故选D。
(3)100mL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1.11g/mL)的质量为100=111(g),设需要质量分数4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x,则111
得x=19.4mL,故加入水的质量为111g-19.4mL1.43g/Ml=83.3g。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点表示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B. 30℃时,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72.5g溶液
C. 甲中混有少量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的方法提纯甲
D. 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科学报告》一篇文章称,只需在普通口罩上添加氯化钠涂层,就能将其转化为“特效口罩”。口罩使用过程中,涂层中的氯化钠会溶解于病毒自身携带的水中,形成溶液,杀死病毒;杀死病毒后,水分蒸发,氯化钠再次析出。
(1)钠原子转化为钠离子,其核外电子数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常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已知:常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口罩使用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液氨在致冷和冷藏行业上有广泛应用,氨气加压后会变成液氨,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
(2)氨气具有可燃性,存在燃烧而引发爆炸的可能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点燃2X+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
(3)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在水中电离形成铵根离子____(填离子符号)和氢氧根离子,若要测定氨水的酸碱度,可选用____;
(4)氨气可用稀硫酸吸收生成硫酸铵,硫酸铵属于化肥中的____肥,在使用时____(填“能”或“不能”)与熟石灰混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甲、乙是常见气体,丙是常见金属,C的水溶液呈蓝色,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化学式:甲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3)农业上常用B和C混合配制农药X,X的俗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和甲反应生成醋酸和水,反应中A和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最简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是人类活动必需的自然资源.工业上常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室常用物质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
(1)工业制氧气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
(3)实验室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择______作气体发生装置(填字母代号),此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为______,当用C收集氧气时,当看到______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4)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
(5)实验室制取H2气体时,既可用C或E装置收集.由此推测H2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填序号).a.密度大于空气 b.难溶于水 c.密度小于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试回答。
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 ②_______
(1)实验室中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一瓶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获得干燥的氧气,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G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 __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G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端进入(填“a”或“b”)。
(2)已知高锰酸钾粉末加热时可以很快产生氧气,你需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你认为能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同学对NaOH、Na2CO3、NaHCO3、NaCl等常见的钠的化合物进行了研究。
【知识回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氢氧化钠俗名叫烧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碳酸钠俗称纯碱,属于碱
C.碳酸氢钠俗称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氯化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海水中
【提出问题】NaOH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那么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有没有变质呢?该小组同学对实验室中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样品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Ⅰ.NaOH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NaHCO3。
Ⅱ.BaCl2溶液呈中性,Ba(OH)2是可溶性碱。
Ⅲ.CO2在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提出猜想】猜想①:样品中只有NaOH
猜想②:样品中只有Na2CO3
猜想③:样品中既有NaOH又有Na2CO3
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与结论 |
1.取少量样品,加足量水。 | 样品全部溶解,得无色溶液。 |
2.取少量实验1所得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则猜想_____(填“①”、“②”或“③”)不成立。 |
3.取少量实验1所得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________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4.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实验3中试管中上层清液,滴加 _______。 | 对应现象:____ ,则猜想③成立。 |
【定量研究】上述样品变质的程度如何呢?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装置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取该样品1.0g,放入烧瓶内;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30.0%的稀硫酸至过量,关闭活塞;
④反应结束后,量筒内液体的读数为55.0mL。(已知:室温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6gL﹣1)
⑴ B装置集气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⑵ 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充分反应后,装置A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____(填“有”或“没有”)
⑷ 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葡萄糖存在于葡萄糖汁和其他带甜味的水果里,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 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 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D. 葡萄糖是多原子分子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