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 A. |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
| B. |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
| C. | 向一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
| D. |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
A.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_____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____作用。
(3)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了补充人体需要的____________元素,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
| B. | 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 C. | 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
| D. |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中有一瓶长期使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发现问题】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NaOH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NaHCO3.
②BaCl2溶液呈中性,Ba(OH)2是可溶性碱
③CO2在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
猜想Ⅱ:Na2CO3
猜想Ⅲ:NaOH和Na2CO3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步骤①:样品全部溶解 步骤②:观察到现象A |
【收集证据】(1)若现象A是有气泡产生,则X溶液为 ,则 (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不成立.
(2)若X溶液为BaCl2溶液,现象A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测定其PH,当PH 7(填“>”、“<”或“=”),则证明猜想Ⅲ成立.
【定量分析】确定部分变质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取该样品1.0g,放入烧瓶内;③打开活塞,滴加30.0%的稀硫酸至过量,关闭活塞;④反应结束后,量筒内液体的读数为55.0mL.(已知:室温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6g•L﹣1)
(1)B装置集气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没有”)影响.饱和NaHCO3溶液如果用水代替,则所测CO2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反思】有同学指出,上述三种猜想并不全面,请再提出一种猜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5年“世界地球日”的中国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 |
| B. |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
| C. | “水华”与“赤潮”诱发的根源不同 |
| D. |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钠摄入过量或钾摄入不足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日常生活中选择食用低钠盐能实现减钠补钾.如图为某品牌低钠盐的标签,请你根据标签回答以下问题:
(1)氯化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人体每天摄入钠元素的质量不宜超过2.3g.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该品牌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的质量不宜超过多少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选择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填空:
(1)有毒的气体是_____;(2)能用于灭火的气体是 ________ ;(3)对环境保护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___;(4) 不能燃烧,但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________ ; (5)只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6)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 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