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是(  )
A.用100mL的量筒量取30mL水
B.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里的液体
C.酸液、碱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一有气泡冒出马上收集,以免造成浪费
E.实验室制取气体前,先检査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F.用试管加热固体药品时,只有有水生成时,才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分析 A、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
B、过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C、如果不慎将酸液或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D、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
E、制取气体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F、根据给试管内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 解:A、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0ml量筒量取30mL水,误差太大,量筒选择不合理;
B、过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目的是防止滤液弄破滤纸,使实验失败,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容易把滤纸弄破,起不到过滤的作用,所以该实验操作错误;
C、浓硫酸洒到皮肤上,应该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C选项正确;
D、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操作错误;
E、为防止药品的浪费,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加入药品,故操作正确;
F、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而不是只有有水生成时,才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操作错误;
故选ABDF.

点评 要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质和用法,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否则会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需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
A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加Na2CO3溶液通入CO2
B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加入稀盐酸加入BaCl2溶液
C奶粉与淀粉灼烧闻气味溶解加碘酒
D氨气与氯化氢闻气味湿润的pH试纸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2.图中A-F物质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E是最轻的气体,C、F是不能溶于酸的白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请回答:
(1)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H2SO4
(2)写出B与Zn的反应方程式:2HCl+Zn=ZnCl2+H2↑.
(3)写出D和AgNO3的反应方程式:ZnCl2+2AgNO3=Zn(NO32+2AgCl↓,实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9.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Ca(OH)2;反应④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2)A是一种常见的钠盐,它的一种俗称是苏打;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
B.原子的结合方式发生改变,表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C.河北科技大学杨春雨发明的“诺贝尔奖”级的新基因编辑技术,说明人类可通过肉眼观察DNA分子并对基因进行编辑
D.人们研究物质变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所需要的物质或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  )
A.贫血B.夜盲症C.骨质疏松D.甲状腺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天然气作燃料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属冶炼B.高粱酿酒C.雕刻印章D.烧制陶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小明为了测定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设计组装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识别:a锥形瓶;b酒精灯.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
(3)装置D中酒精灯应在装置A中反应进行后(填“前”或“后”)点燃.
(4)装置B作用是除去H2中混有少量HCl.
(5)装置E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色,说明硬质试管中反应后有水(或水蒸气或H2O)生成.
(6)实验前硬质试管中混合物的质量为5g,实验后剩余固体质量为4.2g,则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