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实验Ⅰ: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 | 没有明显现象 | 猜想二不成立 |
实验Ⅱ: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 稀盐酸 | 产生气泡 | 猜想 三成立 |
分析 (1)根据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进行分析;根据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研究的方法和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分析.
解答 解:(1)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化学化学方程式:CaH2+2H2O═Ca(OH)2+2H2↑;
故填:CaH2+2H2O═Ca(OH)2+2H2↑;
(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pH试纸来测定;
故填:放热;pH试纸;
(3)猜想假设: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时,可能恰好完全反应,这时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
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如果碳酸钠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四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
故【做出猜想】填:Na2CO3.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
实验步骤:实验Ⅰ: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如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钙,则证明猜想二不成立;实验Ⅱ: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则说明有Na2CO3,证明猜想三成立;
故填:没有明显现象;稀盐酸;三.
【拓展延伸】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原反应的物质是否过量;
故填:原反应的物质是否过量.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物质组成 | B、化学与生活 |
●消石灰、生石灰-化学式都是Ca(OH)2 ●蔗糖、葡萄糖、淀粉-都属于糖类物质 | ●除餐具上的油污-用洗洁精溶解 ●棉织物、羊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 |
C、实验记录 | D、食品与健康 |
●用广泛pH试纸测定出某溶液pH值为4.2 ●用量筒量取5.25毫升水 | ●重金属中毒--喝牛奶解毒 ●人体缺碘--多吃海带、紫菜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小林: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小方的猜想正确 |
小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小方的猜想正确 |
小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小方的猜想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 B. | CO+CuO$\frac{\underline{\;加热\;}}{\;}$Cu+CO2 | ||
C. | CaO+H2O═Ca(OH)2 | D. | 2NaOH+H2SO4=Na2SO4+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仍有黑色残渣 | |
B.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 |
C. | 家庭小实验中,将食醋与纯碱混合有大量气泡产生 | |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