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形成的物质种类很多.
(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实验探究小组的通许通过查阅资料得知:CaH2能与H2O反应生成Ca(OH)2和H2,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H2+2H2O═Ca(OH)2+2H2↑.
(2)生石灰溶于水可制得熟石灰,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实验室可以用pH试纸测定其溶液的酸碱度.
(3)实验探究小组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
猜想三:NaOH和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Ⅰ: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 
没有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Ⅱ: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
稀盐酸
 产生气泡猜想
三成立
【拓展延伸】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原反应的物质是否过量.

分析 (1)根据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进行分析;根据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研究的方法和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分析.

解答 解:(1)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化学化学方程式:CaH2+2H2O═Ca(OH)2+2H2↑;
故填:CaH2+2H2O═Ca(OH)2+2H2↑;
(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pH试纸来测定;
故填:放热;pH试纸;
(3)猜想假设: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时,可能恰好完全反应,这时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
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如果碳酸钠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四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
故【做出猜想】填:Na2CO3.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
实验步骤:实验Ⅰ: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如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钙,则证明猜想二不成立;实验Ⅱ: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则说明有Na2CO3,证明猜想三成立;
故填:没有明显现象;稀盐酸;三.
【拓展延伸】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原反应的物质是否过量;
故填:原反应的物质是否过量.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知识整理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组成B、化学与生活
●消石灰、生石灰-化学式都是Ca(OH)2
●蔗糖、葡萄糖、淀粉-都属于糖类物质
●除餐具上的油污-用洗洁精溶解
●棉织物、羊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
C、实验记录D、食品与健康
●用广泛pH试纸测定出某溶液pH值为4.2
●用量筒量取5.25毫升水
●重金属中毒--喝牛奶解毒
●人体缺碘--多吃海带、紫菜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浓硫酸的稀释
C.
干燥氧气
D.
测定某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娄底人在端午节有吃皮蛋的习俗.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腌制皮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同学们向这三种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对滤渣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Cl和NaOH.(写化学式)
【提出问题】滤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
【作出猜想】
小林认为:还含有Ca(OH)2
小方认为:还含有Na2CO3
小华认为:还含有Ca(OH)2和Na2CO3
【交流讨论】经过进一步讨论,大家认为小华的猜想不合理,原因是:Ca(OH)2+Na2CO3═CaCO3↓+2NaOH.(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林: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小方的猜想正确
 小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小方的猜想正确
 小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 无明显现象小方的猜想正确
【交流谈论】同学们认为,通过小华的实验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原因是小华的实验不能证明滤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继续探究】小明也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却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小明对此深感疑惑.
【解释评价】经老师的指导和大家的认真思考后终于找出了原因,你认为是小明加入的稀盐酸的量不足,氢氧化钠先与少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最后,老师对同学们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A---I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A、E为红色粉末,C、G是黑色粉末,B、H是气体且B是化合物,D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是FeSO4(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4)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气体燃料(或冶炼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关系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
A.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B.CO+CuO$\frac{\underline{\;加热\;}}{\;}$Cu+CO2
C.CaO+H2O═Ca(OH)2D.2NaOH+H2SO4=Na2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硝酸钡、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所示实验.

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发现滤渣丙质量大于滤渣甲质量,并且将滤液C和滤液D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NaCl+AgNO3=NaNO3+AgCl↓;
(2)原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氢氧化钠,一定含有的物质硝酸钡、硫酸钠、氯化钠;
(3)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
(4)原固体样品中还有一种物质无法确定,为了进一步检验成分,可采取的操作为将过量的稀硫酸改为稀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将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仍有黑色残渣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家庭小实验中,将食醋与纯碱混合有大量气泡产生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金属的研究、利用对于人类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1)焊锡是锡铅合金,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熔点.
(2)铝制品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空气氧化,但氧化铝能溶于酸.写出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2O3+3H2SO4═Al2(SO43+3H2O.
(3)把装满氯气的集气瓶倒扣于加热至熔化的金属钠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frac{\underline{\;点燃\;}}{\;}$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