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广口瓶A中的药品是_______,广口瓶A中出现气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B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4)广口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5)D中蜡烛,________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性质。
长颈漏斗烧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水碳酸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下面的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仪器中,a为长颈漏斗,b为烧杯; (2)由于CaCO3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CO2,故广口瓶A中的药品固体常取石灰石或大理石,液体为稀盐酸;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3原子的构成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C. 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C 【解析】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解释正确; B、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离解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解释正确; C、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陇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题型:单选题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下列操作会使测得氧气含量偏高的是( )
A. 取用过量红磷进行实验 B. 选用气密性良好的实验装置
C. 用硫、木炭等代替红磷 D. 将燃着的红磷慢慢放入集气瓶
D 【解析】 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消耗,结果偏小,取用过量红磷进行实验,氧气被完全消耗,不会偏高,选项错误;B、装置漏气,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结果偏小,选用气密性良好的实验装置,不影响实验结果,选项错误;C、碳、硫能在空气中燃烧,但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在反应装置中虽然消耗了氧气,却又产生了新的气体,因而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使结果偏小,选项错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题型:单选题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A 【解析】 空气由氮气(N2)、氧气(O2)、稀有气体(He、Ne、Ar)、二氧化碳(CO2)、其他气体和杂质(如H2O)五部分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2.2.1 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题型:单选题
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A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 木条燃烧更旺 |
B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 木条复燃 |
C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石灰水变浑浊 |
D |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 有气泡逸出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使所有不可燃不助燃气体的共性,不能用于验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常用于验证二氧化碳。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2.1.2氧气的制取 题型:单选题
当大气压为1.01×105 Pa时,液态氮的沸点是-196 ℃,液态氧的沸点是-183 ℃,液态氦的沸点是-219 ℃,液态二氧化碳的沸点是-78 ℃,在分离液态空气的时候,上述气体随温度升高而被分离出来的顺序为( )
A. 氮气、氧气、氦气、二氧化碳 B. 氦气、二氧化碳、氧气、氮气
C. 二氧化碳、氧气、氮气、氦气 D. 氦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D 【解析】 根据气体的沸点分析被分离出来的顺序,沸点低的先分离出来,沸点高的最后分离出来。 由题意几种气体的沸点可知,沸点最低的是液态氦气,最先分离出来,依次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2018届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回答:
(1)根据下列金属制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化学重要规律之一,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铝丝伸进硫酸铜溶液前需要用砂纸打磨
B.铜与稀硫酸反应,有细小气泡生成
C.银能将硝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D.铁、镁、铜、金四种金属分别放在灯焰上灼烧,铜和金没变化
(3)自行车车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接触而生锈。
(4)钛酸亚铁(FeTiO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为2FeTiO3+6C+7Cl2 2FeCl3+2TiCl4+6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5)向Al(NO3)3、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时看气泡产生。则滤渣中含有__________(写名称),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__________(写符号)。
(6)用一氧化碳冶炼2000t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四氧化三铁90%的磁铁矿的质量是___________t(结果精确到0.1)。
光泽 导热性 导电性 延展性(任写一条)A氧气和水CO银和锌Al3+和Zn2+2976.7 【解析】 根据已有的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铂金饰品利用的是金属的光泽,铁锅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热性,铜导线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电性,铝箔利用的是金属的延展性; (2)A、铝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3.1.1微粒的性质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C.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D.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B 【解析】 A选项干冰升华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水烧开后把壶盖顶起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造成的;C选项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变快,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