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_____直接接触.铁制品除锈时_____(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 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氧气 不能 2NaOH+CO2═Na2CO3+H2O 红 红色消失 HCl+NaOH═NaCl+H2O
【解析】
(1)通过实验A,可以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有一个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氧气直接接触;因为铁能和稀盐酸反应,所以铁制品除锈时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进入烧杯②中时,形成氨水,能使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时,其中的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转化为中性,溶液红色消失.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若把t1°C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C再加甲的质量为15g.此时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蒸发溶剂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1°C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同
D.t2°C时, 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手机传感器可以验证氢氧化钙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弱(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操作步骤为:
(1)配制氢氧化钙溶液:20℃时,用托盘天平称取10g氢氧化钙固体,放入盛有300g蒸馏水的烧杯中,此时配制的氢氧化钙溶液为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用50mL小烧杯取30mL步骤(1)所得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透明的油,使其在液面上形成一层油膜。将小烧杯置于手机光照传感器上,分别测出加热前后光照度数值,对比可以发现温度对氢氧化钙溶解度的影响。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滴油的原因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从左到右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生成二氧化碳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的pH将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之一)。
(2)欲用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测定某不纯氧化铜样品的纯度(CuO+COCu+CO2,杂质不反应),并验证气体生成物的性质。某同学所选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纯净的一氧化碳→B→F→C。
①连接仪器装置C的目的是_____。
②若氧化铜样品质量为30g,反应后B装置的质量减少5g,则该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锥形瓶里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的过氧化氢溶液
B. 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
C.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D. 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立即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曲阜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辖区内水资源丰富:尼山孔子湖、漂河、险河、大沂河、小沂河等等。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净化水的实验探究活动,设计了如下的净水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验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取样加入_______来检验。
(2)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采取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某同学认为软水可以洗净餐具上的油污,但效果不好。加入洗洁精后,去污效果很好,这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为了证明C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活动一:依据装置中气体体积或压力的变化判断是否反应。
资料: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CO2。
甲同学要用如图所示装置证明CO2与NaOH溶液能够反应,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能够反应,应该再把NaOH溶液换为水做对比实验。
请通过甲乙两位同学实验的对比,我们能否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出你的理由_____。
活动二:从生成物角度判断是否反应。
同学们提出:以甲实验试管所得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Na2CO3来证明CO2能否与NaOH溶液反应。
资料:Ca(OH)2是微溶物,Ca2+和OH—不能大量共存于溶液中。
丙、丁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 | 现象 | |
丙 | 取2―3mL样品,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 开始偶有少量气泡后来有大量气泡 |
丁 | 取2―3mL稀盐酸,向其中逐滴加入样品 | 开始即有大量气泡 |
请
(1)为什么丙、丁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不同_____?
(2)丙同学的实验里不能用酚酞试液替代稀盐酸,理由是_____。
(3)还有什么物质(酸类物质除外)可以代替丙实验的盐酸来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Na2CO3?请列举一例:_____。
活动三:实验拓展
已知:碳酸钠稳定,受热难分解。有同学提出取少量甲、乙实验试管里的液体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也能判断CO2能否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观察到:甲试管内壁仅出现少量气泡;乙试管内壁出现较多气泡。
(1)这种加热方式叫热水浴,与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相比,热水浴的优点有哪些?_____、_____(答两点)。
(2)该实验为什么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20℃时,将氯化钙和氯化钾的混合物16.2克,放入36.2克水中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加入27.6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碳酸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在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已知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0克。请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低钠盐”可以控制钠的摄入量从而防治高血压等疾病。制备“低钠盐”是在食盐中用NaCl按照配方比例添加食用KCl。国内某些生产厂家为改变“低钠盐”口味还会加入少量镁盐(仅限MgSO4或MgCl2)。
(1)测得某“低钠盐”样品a中只含有NaCl和KCl,该样品中的NaCl和KCl溶于
水时解离出的阴离子都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探究某“低钠盐”样品b中是否添加有镁盐,以及添加的是何种镁盐?
【猜想】I、不含镁盐 Ⅱ、含有硫酸镁 Ⅲ、含有氯化镁
【进行实验】
(3)请完成下表(已知BaSO4是难溶于水和酸的白色固体):
假设和现象 | 判断和化学方程式 | |
① | 若现象a为白色沉淀 | 则猜想____不成立。 |
② | 若现象a为_________, 现象b为_________。 | 则猜想Ⅲ成立。写出无色溶液B与硝酸中和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
③ | 若现象a、b均 为:产生白色沉淀 | 则猜想____成立。写出无色溶液B与硝酸钡溶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