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固体A和还原铁粉是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两种干燥剂.
①可区分两种干燥剂的简单物理方法是______;
②气体D固态时的名称为______;
③操作I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
【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0H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纯净的NaOH;
乙: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丙:NaOH和Ca(OH)2: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他们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记录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猜想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______无气泡产生猜想不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碳酸钠溶液______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根据实验流程,可以判定甲同学设计的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_.

解:(1)贝壳高温煅烧时,含有的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CaO+CO2↑.
故填:CaCO3CaO+CO2↑.
(2)①可区分两种干燥剂的简单物理方法是:用磁铁吸引,能够被吸引的物质是铁,不能被吸引的物质是氧化钙.
故填:用磁铁吸引.
②气体D是二氧化碳,固态时的名称为干冰.
故填:干冰.
③操作I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故填:漏斗.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外溅.
故填: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外溅.
【探究与验证】
乙: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如果无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中不含有碳酸钠,猜想不成立.
故填:稀盐酸.
丙: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碳酸钠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中含有氢氧化钙,猜想成立.
故填:出现白色沉淀.
【反思与评价】根据实验流程,可以判定甲同学设计的方案不严密,理由是:因为碳酸钠、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无论碳酸钠过量还是氢氧化钙过量,混有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氢氧化钠配成溶液后,都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说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故填:因为碳酸钠、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无论碳酸钠过量还是氢氧化钙过量,混有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氢氧化钠配成溶液后,都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说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分析:(1)煅烧碳酸钙时,碳酸钙分解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2)磁铁能够吸引铁,不能吸引氧化钙;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过滤时要用到的主要仪器之一是漏斗;
(3)玻璃棒的用途有搅拌、引流、转移物质等;
【探究与验证】
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反思与评价】
碳酸钠、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显碱性,都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重庆)某班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同学们先按图1的方式实验,将盐酸加到碳酸钠粉末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该实验中,大家进行了两次称量,有四个小组得到下列数据,其中有问题的两组数据是
AD
AD
(填序号).
A B C D
盐酸加入Na2CO3粉末前称量/g 85.3 82.8 84.8 86.5
盐酸加入Na2CO3粉末后称量/g 85.3 80.6 83.2 87.8
(2)同学们又按照图2的方式实验,当天平平衡后,挤压胶头滴管逐滴滴人盐酸,最终天平的状态是
C
C
(填序号).
A.左盘高   B.右盘高   C.保持平衡
该实验中通过化学反应新生成了的物质有
BC
BC
(填序号).
A.HC1           B.CO2            C.Na2CO3         D.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还原性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有10克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铁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2)某同学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B中的最佳试剂是
(填序号),实验时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①澄清石灰水     ②氢氧化钠浓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①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
③将A装置中的CO2送入B装置的溶液中;
和生锈的铁粉中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
和生锈的铁粉中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

(4)完全反应后,甲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8.8克,同时测得装置B增重3.3克,则生锈的铁粉样品中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40%
40%
.(不考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和表中所给试剂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试管I Ca(OH)2
稀HCl
CaCO3
稀HCl
Zn
稀H2SO4
Cu
稀H2SO4
试管Ⅱ KNO3溶液 Ca(OH)2溶液 Ba(OH)2溶液 Ba(OH)2溶液
(1)在试管I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试管Ⅱ中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试剂是
C
C
组,此时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H2SO4=BaSO4↓+2H2O
Ba(OH)2+H2SO4=BaSO4↓+2H2O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Zn和稀H2SO4反应产生H2使I中溶液排到Ⅱ中使液面上升,两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生成不
溶于水的BaSO4使溶液变浑浊
Zn和稀H2SO4反应产生H2使I中溶液排到Ⅱ中使液面上升,两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生成不
溶于水的BaSO4使溶液变浑浊

(2)在试管I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试管Ⅱ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试剂是
B
B
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徐州一模)某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
 高温 
.
 
CaO+CO2
CaCO3
 高温 
.
 
CaO+CO2

(2)固体A和还原铁粉是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两种干燥剂.
①可区分两种干燥剂的简单物理方法是
用磁铁吸引
用磁铁吸引

②气体D固态时的名称为
干冰
干冰

③操作I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漏斗
漏斗
、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外溅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外溅

【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0H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纯净的NaOH;
乙: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丙:NaOH和Ca(OH)2: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他们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记录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
稀盐酸
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猜想不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碳酸钠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根据实验流程,可以判定甲同学设计的方案不严密,理由是
因为碳酸钠、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无论碳酸钠过量还是氢氧化钙过量,混有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氢氧化钠配成溶液后,都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说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因为碳酸钠、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无论碳酸钠过量还是氢氧化钙过量,混有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氢氧化钠配成溶液后,都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说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