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因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产生了兴趣,老师安排第一小组做除去NaOH溶液中 Na2CO3的实验.第二小组同学做测定该混合物中NaOH质量分数的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知识准备】:(1)氢氧化钠不能敞口放置的原因是:因为空气有H2O和CO2
(2)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之一是向样品中加盐酸,加入过量盐酸后看是否有气体生成,写出产生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2HCl+Na2CO3═2NaCl+H2O+CO2↑;
(3)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样品溶于水,再向样品中加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写出产生沉淀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Ⅰ、第一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的该固体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为了除去溶液中的Na2CO3杂质,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选择下列试剂进行实验.其中合理的是丙.
甲:适量稀盐酸 乙:过量KOH溶液 丙:适量Ca(OH)2溶液 丁:适量CaCl2溶液.
Ⅱ、第二小组的同学讨论测定该固体混合物中NaOH质量分数的方案
【提出问题】: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设计方案】:小明同学:同学称取1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钙.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0.1g.“能否用小明同学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小刚思考后,觉得不妥,理由是:少量的CaCl2不能将Na2CO3反应完.
【解决问题】:小刚和小明同学决定重新设计方案:称取8g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5.11%的稀盐酸,直至无气泡放出,刚好用去稀盐酸100g,测出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换算出二氧化碳质量为0.88g.
①求:8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有情提醒:操作和换算均正确)
②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小明没有用到盐酸的质量,计算结果为73.5%;小刚利用了盐酸的质量,计算结果为50%.你支持谁的计算方法,并说明理由:小刚,氢氧化钠易潮解,样品中含有水.(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根据碳酸钠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除杂要求不能增加新的杂质,不能减少主体物质进行除杂;根据测定原理进行分析、评价得出结论.

解答 解:【知识准备】(1)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能与酸性物质或气体发生反应而变质,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应密封保存.故答案为:H2O和CO2
(2)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因为变质产物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因此检验是否发生变质时就是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因此可采用滴加盐酸试剂的方法,若变质则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检验碳酸根离子存在的方法除上述之外,还可能滴加氢氧化钙溶液的方法,因为碳酸根离子能与钙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而出现白色沉淀.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Ⅰ、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所选物质含氢氧根,且能将碳酸根除去,故可利用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选丙;
Ⅱ、【设计方案】少量的 CaCl2不能将 Na2CO3 反应完,使结果偏小;
【解决问题】①设8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2HCl+Na2CO3═2NaCl+H2O+CO2
      106              44
       x              0.88g
$\frac{106}{x}$=$\frac{44}{0.88g}$    x=2.12g
②由于氢氧化钠易潮解,样品中含有水,小明是通过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钠,剩下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没有考虑水的影响,因此误差较大;小刚利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消耗盐酸的量进行计算,不会因为水影响结果,因而更准确,故支持小刚的计算;
故答案为:(1)H2O和 CO2
(2)2HCl+Na2CO3═2NaCl+H2O+CO2↑;
(3)Na2CO3+Ca(OH )2═CaCO3↓+2NaOH;
【提出问题】:Ⅰ、丙;
Ⅱ【设计方案】因为加入少量的 CaCl2不能将 Na2CO3 反应完,;
【解决问题】①2.12;②小刚,氢氧化钠易潮解,样品中含有水(答案合理即可).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样品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并会检验碳酸根的存在,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其中类推正确的组合是(  )
A.有①③B.有①④C.只有②D.只有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量取液体
D.
       检查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
(1)2个铁原子2Fe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H2O
(3)调味品食盐中的阴离子Cl-         
(4)硫酸根离子SO42-
(5)碳酸钾K2CO3                       
(6)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stackrel{+2}{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与图2所示变化关系相符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白酒B.白醋C.牛奶D.食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测定纯碱(Na2CO3)样品(只含NaCl杂质)中Na2CO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1)气体法.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量丙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得出CO2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不考虑原装置内空气的影响)
【实验分析】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装置乙中盛放的试剂为浓硫酸,其作用是吸收水蒸气;装置丁中碱石灰的作用是B.(填字母)
A.吸收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
B.防止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丙中
C.干燥二氧化碳

②实验中如果滴加稀硫酸的速度过快,会导致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低(填写“偏高”、“偏低”或“不变”).
③小明同学认为小科的方案存在问题,不考虑原装置内空气的影响,即使操作规范,但由于生成的CO2在装置中残留,也会造成测得结果偏低(填写“偏高”、“偏低”或“不变”),应该将装置甲中双孔橡胶塞
换成三孔橡胶塞,并增加图2装置,实验结束后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目的是将残留的CO2全部鼓入到丙装置中,使其完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其中图2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通入的空气中的CO2
(2)沉淀法.
【实验原理】利用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沉淀,通过沉淀的质量而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①用托盘天平称取样品11.0g放入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
②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证明CaCl2过量(即让样品中Na2CO3完全反应)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CaCl2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CaCl2过量;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10.0g,由于沉淀表面粘附滤液,不经洗涤就烘干,称量沉淀的质量将会偏高(填写“偏高”、“偏低”或“不变”).
④通过以上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BaCl2+Na2CO3=B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B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Ba(OH)2溶液呈碱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HCl、BaCl2(用化学式表示,酸碱指示剂除外,下同);
(3)丙同学将Na2CO3溶液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可能含有的溶质是Ba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A.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B.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C.
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