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O32- | |
B. | 可用过量的Cu(OH)2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 |
C. | 常温下可用Fe与AgCl反应制取Ag | |
D. | 将Fe、Cu、Ag放入稀盐酸中,可确定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
分析 A、碳酸盐、活泼金属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均能放出二氧化碳与氢气;
B、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但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C、金属与盐反应需要满足:单质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活动性强、盐为可溶性盐;
D、将Fe、Cu、Ag放入稀盐酸中,铁可与盐酸反应,而铜、银不能与盐酸反应.
解答 解:A、活泼金属也可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氢气,因此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在未证明气体为二氧化碳时,不能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O32-,故A不正确;
B、向混有少量的H2SO4的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u(OH)2,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在除去硫酸同时不引入新杂质,可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故B正确;
C、由于氯化银不溶于水,因此虽然铁的活动性比银强,但铁却不能与氯化银反应而得到银,故C不正确;
D、分别将Fe、Cu、Ag放入稀盐酸中,由于Fe可与盐酸反应而Cu、Ag不能与盐酸反应,无法判断Cu、Ag的活动性顺序,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金属与酸反应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的金属可与酸发生放出氢气;金属与盐反应时,既要考虑金属活动性强弱还要考虑盐的可溶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装置 |
实验一: 同时将Ⅰ中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Ⅱ中5mL15%的过氧化氢溶液注入各盛有0.5g二氧化锰的甲、乙中,关闭弹簧夹. | 发现烧杯中右侧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左侧快. | 化学反应速率与 反应物浓度有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
操作 | 现象 | 现象分析 | 装置 |
实验二: 先将稀盐酸注入甲,关闭弹簧夹;再将水注入乙,关闭弹簧夹. 注意:注入液体后,甲、乙导管口均处于液面以下. | 甲中液体先流入烧杯,乙中液体后流入烧杯,然后观察到烧杯中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 乙中液体流入烧杯的原因是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得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压强; 甲中流入烧杯的液体溶质的化学式是 MgCl2H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磷加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 | |
B. | 磷和氧气混合后生成五氧化二磷 | |
C. | 4个磷原子加10个氧原子等于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
D. | 4个磷原子与5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反应①说明SO2与C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
B. | 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 |
C. | 反应③说明NaHSO3属于酸 | |
D. | 以上反应说明Na2SO3与NaHSO3可相互转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开发高效氢能,太阳能等新型电动汽车,以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 | |
B. | 塑化剂是一种应用很广的化工塑料软化剂,可大量添加到食品中 | |
C. | 航天员太空实验能够证明水分子组成和结构在太空中发生改变 | |
D. | 汽油标准已由“国Ⅲ”提到“国Ⅳ”,这意味着汽车不再排放氮氧化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后者小 | |
B. | 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则m一定小于n | |
C. | 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则m一定大于n | |
D. | 3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后者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前者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