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目前,全世界气候变化出现异常,专家对此现象展开了激烈讨论,因此与碳有关的词汇(如碳汇、低碳经济)迅速流传开来.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答一条即可)
(2)碳汇可理解为绿色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
(3)“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多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
C.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对森林的大量砍伐是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进行解答.
(2)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解答;
(3)根据题意:“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对森林的大量砍伐是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A、为了节约用纸,教材循环使用,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使用电子邮箱等即时通讯工具,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能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C.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2)光合作用;(3)C
点评:“节能减排”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的一种常见的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臭氧中只含氧元素,属于单质
B、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C、硫酸钾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属于酸
D、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到持续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各地采取措施积极抗旱.请回单下列问题:
(1)有些村民往盛有浑浊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然后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矾的作用是
 
,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
 
进行吸附.
(2)当地政府采取措施进行人工降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3)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邀请你一起参加水的电解实验,发现两极上都有气泡冒出,其中正极与负极上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经检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得出水是由
 
两种元素组成的结论.
(4)“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其生成物可使石灰水变浑浊.
 

(2)一种液体在二氧化锰作用下放出能是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3)一种金属细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一种物质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两种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
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总结
实验一将氯酸钾加热至融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
复燃
氯酸钾受热会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
不复燃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木条迅速复燃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探究实验操作为称量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还应证明
 
.具体操作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3年8月以来,我国齐齐哈尔等地相继发生了侵华日军遗留的芥子气泄漏伤人事件.芥子气化学式为C4H8Cl2S,求:
①芥子气分子由
 
原子构成的.
②芥子气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③芥子气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④100克芥子气中含氯元素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条件下,物质A()与B()反应生成C(   ),如图是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和     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分解”或“化合”);
(2)根据此微观示意图,请指出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国北方的盐碱湖泊中冬天会析出碳酸钠晶体,用这种晶体的溶液和熟石灰混合、搅拌,可制得烧碱.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个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下列物质的编号回答有关问题:
①雨水  ②蒸馏水  ③雨后洁净的空气  ④四氧化三铁  ⑤氮气⑥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固体产物  ⑦硫在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的产物  ⑧自来水
(1)属于混合物是
 

(2)属于纯净物是
 

(3)属于单质的是
 

(4)属于氧化物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