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填A、B、C中的字母):
(1)A、B、C三种物质中最可能是氯化钠的物质是B;
(2)t2℃时,取A、B、C各3g,分别放到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13g溶液是A、B;
(3)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分析 (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据此分析解答;
(2)据该温度下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3)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frac{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图示中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最可能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2)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大于B大于C,且B的溶解度是3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5g的B,则10g水中溶解AB的质量均大于等于3.5g,所以取A、B、C各3g,分别放到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13g溶液是 AB,C不能完全溶解,则溶液质量小于13g;
(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frac{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则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0℃,AB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液依然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的溶解度变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于0℃时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大于0℃时A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故答案为:(1)B;(2)A、B;(3)B>C>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了解溶解度概念的意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则溶质质量分数大,并能据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化合物B.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C.石油是一种混合物D.石油可直接用作飞机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实验目的】验证煤中含有碳元素,检验是否含有硫元素
【查阅资料】
①已知煤完全燃烧后,其中的碳和硫元素基本都转化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②二氧化碳与高锰酸钾不反应.
③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其中X的化学式是:H2SO4
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为 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甲同学认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于是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结论与反思】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2)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3)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B中的溶液褪色,C中的溶液不褪色,D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写出下列符号
(1)2个氧原子2O;
(2)2个水分子2H2O;
(3)5个五氧化二磷分子5P2O5
(4)4个氯离子4Cl-
(5)氧化铁Fe2O3
(6)氯化钾KCl
(7)标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K$\stackrel{+7}{Mn}$O4
(8)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3
(9)氯化亚铁F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为了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药品和仪器装置.
【药品】①二氧化锰②氯酸钾③大理石④过氧化氢溶液⑤稀盐酸⑥碳酸钠
【装置】如图:
(1)小民要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最好是③⑤(填序号,下同),他选择的发生装置应该是B,收集装置是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2)小敏用装置A制取氧气,应该选择的药品是②①(填序号).实验开始前,先应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他选择了E作收集装置,那么a、b、c连接顺序是a→c→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从化学视角观察物质世界:
(1)从组成角度看:世界上的物质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从物质分类看:生铁和钢都属于混合物.
(3)从微粒角度看:NaCl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晶体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H2O和H2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水蒸发和水电解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不变,水电解的过程在水分子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到足量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OH  H2SO4  BaCl2B.NaOH  CuSO4  NaCl
C.HNO3  KNO3  K2SO4D.Na2SO4  FeCl3  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制取烧碱、氯气(Cl2)和氢气.
(1)写出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
(2)如图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①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也不能使酚酞变色.
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纯碱溶液,溶液的pH随滴入纯碱溶液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请写出该变化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2)A点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有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