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依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 .
(2)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操作①的名称是;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任写一个)若进行完该操作后,发现滤液仍旧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②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 , 操作③是消毒杀菌,这过程主要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为降低硬度,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硬度的方法是
【答案】
(1)氢气+氧气 水;1:2
(2)过滤;玻璃棒;滤纸破损等;活性炭;化学
(3)煮沸
【解析】解:(1)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 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1:2.(2)①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 除去不溶性的杂质;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漏斗等,若进行完该操作后,发现滤液仍旧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等.②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应选用的物质是活性炭,操作③是消毒杀菌,这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主要是化学变化.(3)为降低硬度,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硬度的方法是煮沸.故答为:(1)氢气+氧气 水,1:2;(2)①过滤,玻璃棒,滤纸破损;②活性炭,化学;(3)煮沸.
(1)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回答;(2)①根据过滤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分析回答;②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和变化的特性恒分析回答;(3)根据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硬度的方法分析回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符号或名称表示: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2)+2价的镁元素;
(3)硫酸镁中镁元素化合价;
(4)3O2;
(5)2NH4+;
(6)氦气;
(7)5个氢原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山区所饮用的水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Ca(ClO)2)溶于水可生成可溶性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A(明矾)→B(沉淀)→C(过滤)→D(活性炭)→E(漂白粉)→净水
(1)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步骤为 . (填编号)
(2)A步中加明矾的作用是 .
(3)下列是一些净水的方法,其中可使硬水变成软水的是:(填序号).
①过滤②蒸馏③沉淀④煮沸
(4)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般时间后,理论上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与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 该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5)检验A试管的气体常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化学常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农药波尔多液(含硫酸铜)可以盛放在铁制容器中
B. 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C. 用盐水擦拭切菜刀上的铁锈
D. 铁矿石用于炼铁是因为铁矿石中含有大量的单质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共有种元素,B元素的原子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表示原子的粒子的符号有O和 , 表示阴离子的粒子的符号有O2﹣和 , 表示阳离子的粒子的符号有;
(3)A、C两种粒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验证氧气收集满
B.
收集氢气并检验纯度
C.
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比较氧气的含量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其原因是( )
A.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B.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氧气的熔、沸点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下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 不用或少用含磷洗涤剂
C. 垃圾分类回收
D. 实验时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药品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