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发酵粉是糕点的常见蓬松剂,成分一般是NH4HCO3、NaHCO3.某同学将发酵粉加入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呈无色.
(一)为确定气体和固体及溶液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蓝色,则该气体为NH3(写化学式)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测】:①白色固体是CaCO3
②白色固体是Ca (OH)2
③白色固体是CaCO3和Ca (OH)2
【实验】: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滴入酚酞,无明显变化,白色固体一定是CaCO3
(3)将所得溶液分为两份:
①一份中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
②在另一份中通入足量的CO2后,滴入酚酞.生成白色沉淀且溶液呈红色.
则原溶液中有溶质Ca(OH)2、NaOH(写化学式).
(二)为确定发酵粉成分含量,该同学进行了定量实验:
(4)已知NaHCO3加热可以分解: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现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10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5.3g.
则发酵粉中NH4HCO3与NaHCO3的质量比为4:21.

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氨气和水,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进行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钙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进行解答;
(3)根据一份中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生成,说明没有碳酸钠和碳酸铵,通入足量的CO2后,滴入酚酞.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呈碱性,说明含有氢氧化钠进行解答;
(4)根据碳酸氢铵加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残留固体就是碳酸钠,利用碳酸钠的质量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求出发酵粉中NH4HCO3与NaHCO3的质量比即可.

解答 解:(1)氢氧化钙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氨气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OH)2+NH4HCO3=CaCO3↓+NH3↑+2H2O;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2)【实验】氢氧化钙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滴入酚酞,无明显变化,则白色固体一定没有氢氧化钙,故白色固体一定是碳酸钙;
(3)一份中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生成,说明没有碳酸钠和碳酸铵,通入足量的CO2后,滴入酚酞.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呈碱性,说明含有氢氧化钠;.
(4)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168       106
   x         5.3g
$\frac{168}{106}=\frac{x}{5.3g}$
x=8.4g
发酵粉中NH4HCO3与NaHCO3的质量比=(10g-8.4g):8.4g=4:21
答:发酵粉中NH4HCO3与NaHCO3的质量比为4:21.
故答案为:
(1)NH3
(2)②CaCO3
(3)②Ca(OH)2、NaOH;
(4)4:21.

点评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四个图象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①向等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滴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
②将阻力的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③一定量的盐酸与CaCl2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质至过量,图中a,b之间对应的溶液的pH<7
④t1℃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剂最少的是c的溶液.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为确认其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与假设】溶质可能为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的一种.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表:
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3610921.59.6
常温下某稀溶液的pH713119
【探究过程】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其实验现象应是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氢氧化钠.
【探究结论】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假设物质中的碳酸钠,你的判断依据是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
【探究反思】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产生的气体应是CO2(写化学式),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某化合物由N、O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吸热,用于制造舞台云雾
B.硫酸铜溶液能与铁反应,用于湿法炼铜
C.熟石灰具有碱性,和化肥硫酸铵混合使用改良酸性土壤
D.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aCO3$\stackrel{高温}{→}$CaO$\stackrel{H_{2}O}{→}$Ca(OH)2$\stackrel{Na_{2}CO_{3}溶液}{→}$NaOH溶液
B.H2O$\stackrel{通电}{→}$O2$\stackrel{Mg}{→}$MgO
C.Cu$\stackrel{稀盐酸}{→}$CuCl2$\stackrel{NaOH溶液}{→}$Cu(OH)2
D.MgCl2$\stackrel{NaOH溶液}{→}$Mg(OH)2$\stackrel{Na}{→}$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下列各物质不能与混合后的溶液反应的是(  )
A.CO2B.MgC.AgNO3D.Cu(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C.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D.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研究中和反应实验时,某化学兴趣小组认真观察、详实记录,进行了一些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利用“pH计”测定并绘制了溶液的酸碱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示可知:小明的实验是用胶头滴管逐滴将稀盐酸(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至过量.
②在加入溶液的质量至15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Cl、HCl.
(2)在实验进行几秒钟之后,细心的小华同学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冒出.经过小组讨论,他们一致认为NaOH溶液在空气中变质了,依据是稀盐酸与NaOH反应无明显现象,只能与NaOH变质后生成的Na2CO3反应产生气泡.
为此,他们又设计了一个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来重复验证: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加适量酚酞溶液,若溶液仍为无色,则证明NaOH溶液变质了.你是否同意这个方案?简述理由NaOH和NaOH变质后生成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而不能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