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化学反应 A+B→C+D.6gA 与 8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9gD.则生成 C 物质的 质量是( )

A. 7g B. 5g C. 8g D. 6g

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A+B═C+D中,6gA与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时,生成D物质的质量=6g+8g-9g=5g。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套卷化学综合训练题(四) 题型:简答题

已知:Cl2+2NaOH=NaCl+NaClO+H2O。氯气和熟石灰反应可以制得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Ca(ClO)2溶液在空气中会反应生成CaCO3和HCl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Cl2+2Ca(OH)2 =CaCl2+Ca(ClO)2+2H2OCO2+H2O+Ca(ClO)2 = CaCO3↓+2HClO 【解析】 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配平后,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 =CaCl2+Ca(Cl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有碳酸钙生成,说明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故反应方程式为CO2+H2O+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4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同步练习题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闭合开关S后观察到:①A、B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检验A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________。

电极上出现气泡,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A管和B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② 液面上升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使A、B管内压强增大(或A、B管内气压增大,合理即可),把水压入C管中,所以C管内液面上升带火星的木条 【解析】 (1)闭合开关后,电路接通,水开始被电解放出氢气和氧气,A管连接电源正极产生氧气,B管产生氢气; ②水不断被分解而放出氢气和氧气↑),产生的气体使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C可能是化合物,物质D不可能是单质

B.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 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题中信息知,C→B+D+A。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故A错误;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31.6g-8.7g-3.2g+19.7g=19.7g+19.7g=39.4g,故B错误;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2,故C错误;D、一种物质生成了三种物质,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D正确。 点睛∶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将 A、B、C 三种物质各 10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 D 物质,其中 B 物质是 催化剂,当 A 物质全部反应完成,测定 D 物质的质量为 14g.则反应后的混合物 中 B 物质与 C 物质的质量比是( )

A. 5:1 B. 5:2 C. 5:3 D. 4:1

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由于B是催化剂,所以参加反应的A、C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D的质量,也就是14g,又因为A完全反应,所以反应掉的C的质量=14g-10g=4g,即C剩余10g-4g=6g,则反应后的混合物中C的质量为6g,故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10g:6g=5:3。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将一定质量木炭跟过量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下图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像是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因为氧气过量,所以最终氧气有剩余,不应为0,故,A错误;B、反应过程中木炭质量逐渐减少,因为氧气过量,所以最终木炭被反应完,故B错误;C、刚开始没反应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零,所以图象应从零开始,最终反应完质量不再变化,故C错误;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填空题

填写下列金属的元素符号.

用于包装糖果、香烟的银白色金属材料是_________;导电性仅次于银,常用于做导线的是__________;保温瓶夹层的银白色金属是__________.

Al Cu Ag 【解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的用途。 铝有良好的延展性可制铝箔,铜导电性仅次于银,常用于做导线,银是保温瓶夹层的银白色金属,它们的元素符号分别是:A、Cu、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二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18世纪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用汞进行实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汞的元素符号是( )

A. Hg B. He C. Ag D. Mg

A 【解析】 A、Hg表汞元素;B、He表氦元素;C.、Ag表银元素;D、Mg表镁元素,根据题意,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套卷综合训练(六)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经测定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硫酸钠,为了除去杂质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某同学设计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②能否用硝酸钡溶液,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2)此方案设计的是否严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不能,因为会引入新的杂质 NaNO3。不严密,过滤后滤液中存在 Na2CO3,需要加盐酸除去。 【解析】 (1)氯化钡和硫酸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如操作②用硝酸钡溶液,则会生成硝酸钠引入新的杂质;(2)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操作③的目的是使钡离子完全沉淀;但是最后过量的碳酸钠没有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