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CO2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CO2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在地窖、枯井内CO2含量会比较高

②CO2比CO多一个O原子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O2并放出CO2④CO2不可燃,不助燃,可以灭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会聚集在底部造成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故对;

②、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是宏观概念,不能比较原子个数的多少;故错;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消耗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故错;

④、CO2不可燃,不助燃,可以灭火,故对;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周末小瑾同学的妈妈做了一道红烧鱼鰾。细心的小瑾发现:妈妈在洗鱼鳔时,鱼鳔是浮在水面上的,用手撕鱼鳔时,水中有气泡冒出。鱼鳔中会有哪些气体呢?周一,小瑾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展开了实验探究。

作出假设】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鱼鳔中的气体作出如下猜想:甲认为CO2,乙认为有H2O

查阅资料

(1)无水氯化钴试纸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检验水的存在,原理:氯化钴遇水会发生水合反应,生成六水化钴。氯化钴是蓝色的而六水化钴是粉色的。

(2)手持技术是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配套的软件组成的定量采集和处理数据系统。手持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理科实验中,可以方便而迅速的收集各类数据,如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等。

实验验证

(1)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注射器抽取约60mL鱼鳔内的气体,注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 ,则甲的猜想成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兴趣小组的同学另取一只注射器抽取鱼鳔内的气体,将蓝色的氯化钴试纸放入注射器内,发现世界变成粉红色,则乙的猜想 (填“成立”或“不成立”)

(3)兴趣小组的小红同学又提问,气体内有有没有氧气?大家在讨论后,制定了以下的实验方案验证鱼鳔内的气体是否有氧气?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用注射器抽取鱼鳔内的气体。

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注射器抽取的气体。

3.将 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木条

熄灭

猜想一:不含氧气

猜想二:含少量氧气

猜想三:含有二氧化碳导致木条熄灭

深入验证】但老师介绍了手持技术后,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氧气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分别测得鱼鳔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与下图: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一 (填“成立”或“不成立”)。

反思评价】木条熄灭究竟是氧气含量少还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引起的?写出你的妙招:

注意:若答对第(4)小题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4)鱼鳔内CO2含量与空气中相比较,哪一个多?(写出你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有一白色固体X,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钙、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主要流程及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步骤①实验现象确定白色固体X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产生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色固体X中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5)将白色固体X转化成氯化钠固体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人类和其他一些动物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

(2)为了减慢大气中CO2 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3)自然界中的水常混有泥沙,除去水中泥沙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理想燃料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不同类别的物质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下图几个图所示。(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之间的变化关系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乙物质是

②写出“乙→丙”的化学方式

(2)下图能体现某些物质间变化关系的是 。(填字母序号)

(3)若上述A图中的金属是Fe,则该图中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请写出该金属转化为氧化物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1)图是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a与c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①P点的含义是

②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质量是 g。

③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t1 ℃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2)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最小范围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胆矾晶体部分失水后得到某硫酸铜晶体(CuSO4·xH2O),华雪同学为研究CuSO4·xH2O加热后所得物质的组成,做了以下实验:取10.7gCuSO4·xH2O晶体加热使其分解,绘制出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图。(资料:CuSO4·x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18x)

如图所示,到t1时该固体完全失去结晶水,(化学方程式为:CuSO4·xH2O CuSO4+ xH2O↑)

(1)(3分)计算该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x的值。

(2)(2分)硫酸铜晶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准确到0.1%)

(3)(1分)升温到t2,残留固体是黑色物质,则黑色固体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7分)氮化镁是一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无机化合物,它可用于制备高硬度、高热导、抗腐蚀、抗磨损和耐高温的其它元素的氮化物,制备特殊的陶瓷材料等。某兴趣小组用镁与氮气反应制备氮化镁(Mg3N2),并用实验方法测定氮化镁的纯度。

【制备氮化镁】制备氮化镁的装备示意图如下:

(1)仪器a的名称是 ,b的名称是

(2)D装置的作用是 ,G装置的作用是 ;能否将C、D装置对调 (填“能”或“否”);

(3)写出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5)进行实验时先进行 (选择“A”或“E”)处加热,理由是

(6)A处加热片刻后,应移去酒精灯,理由是

【测定氮化镁的含量】

(7)定性测定:

步骤一、取少量氮化镁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试管口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步骤二、弃去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沉淀全溶且冒气泡。

①检验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方法是

②写步骤二中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定量测定: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

②取氮化镁样品16克进行实验,I装置增重3.4克,求该样品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

③导致该样品中氮化镁含量测定结果偏低的可能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